第30部分 (第1/4頁)
青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 想看書來
一個雌雄同體的人(2)
阿格尼特的本能讓她屈服於大海的選擇,她容許人魚把自己帶走。就在她準備嫁給她同父異母之兄的前一天,阿格尼特消失在汪洋大海之中。在大海中,這個活力四射的人魚馬上為她建造了一座魔幻般的宮殿,用“來自波恩荷爾摩島的鑽石”和點綴著無數蟲子和鮮花的琥珀裝飾這座宮殿。兩條尾巴連在一起的鯨是宮殿的大門,通往正殿的過道則鋪著閃閃發光的魚鱗。人魚還從義大利和希臘帶回了各種各樣的絲綢和晶瑩剔透的大理石神像。他們當然知道該如何慶祝這場偉大的海底之愛,很快,他們的愛情便結出了碩果:阿格尼特不久便成為3個孩子的母親,假如她不是一個對大海和陸地有著雙重悟性的人,她會永遠快樂地生活下去,直到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但是,在她的內心深處卻存在著兩種互不相容的天性,這就使阿格尼特的未來也存在著兩種完全背離的存在方式。
阿格尼特總是情不自禁地想起那些原本已經拋在腦後的事情。她感到心中有一種無比強烈的渴望。所以,當孩子們開始打聽她的家庭以及他們從未謀面的外公外婆的時候,更讓她無法剋制地萌生出這種熾熱的渴望。她的渴望日益強烈;阿格尼特的唯一選擇便是回到曾經屬於自己的家,來到陸地上,她又一次看到了曾經被自己拋棄的一切。但是在阿格尼特的心中,任何橋樑都不可能把這兩個互不相容的世界連線在一起。像漢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作品中許多悲劇色彩男女主人公一樣,阿格尼特被宣判為永遠無家可歸的人。她心中的海洋和大地也因此而永遠無法分享共有的時空。海底轉瞬的7年生活,相當於在陸地上的50年。儘管多少有點憂心忡忡,但人魚還是允許她到陸地上呆1個小時,讓她去體會年輕時曾經擁有的世界,但是來到這裡的時候,她卻發現,母親格特魯德已經不在人世;海明也成了一個老人,是一個更加可憐的小提琴手,他耗盡自己的一生,懷念著他那同父異母的愛人。此時此刻,阿格尼特才認識到自己對家庭長久的漠視,還有被她拋棄的上帝,她懷著一顆破碎而悔恨的心問道:“同情何在?”她能得到寬恕嗎?
不,在阿格尼特的故事中永遠沒有憐憫,因為她所反抗的正是自己的天性。她的唯一出路便是繼續走自己的路。這個有著男人性格的女人———就像有著女人性格的同父異母之兄一樣———最終的命運只能是在她出生的地方,去尋找自己的生活,尋找自己的歸宿。“原諒我吧,上帝耶穌!接受我吧,大海!”阿格尼特大聲地呼喊著,她已經近乎瘋狂,她希望重新回到屬於自己的大海中去。但是,她最終在岩石中倒下了,生命離她而去,她死在了自己出生的大海與泥土交匯之處,這裡屬於美人魚和男人魚的疆界,屬於雌雄同體花,屬於陰陽人的邊界,屬於一切雌雄同體的生物。
這部《阿格尼特和人魚》既不是莎士比亞式的戲劇,也不是席勒式的戲劇,但是在第2幕中,作家在時間上直接略過了50年,十幾個新角色突然出現在舞臺上,作者的這種手法似乎顯得很聰明,但又有些笨拙。永不安分的安徒生總是在時間與空間上飛躍,但是從戲劇的角度來看,這確實又是一個非常深刻的問題。因為這種情節上的安排對於表演來說,導演和演員的確會感到無計可施。但是,如果用我們今天的眼光來看待這部戲劇的話,它仍然是一部非常出色的文學傑作。整個戲劇描寫了一個對生活充滿渴望的堅強女人,出生的時候,她就有著一條無形的魚尾,後來,安徒生又把這種雙重天性用在了另一個童話故事《小人魚》當中。無論在藝術上的想象力,還是對觀眾心理所帶來的震撼,這部戲劇都有著無法替代的地位。在某種意義上,這部戲劇還滲透著難以置信的現代氣息,其間出現了很多提倡婦女解放的言辭,比如:“每一個女人的思想,就是被捆綁在男人手上的獵鷹,接受著男人的訓練,按照他們的意志去捕捉獵物。”事實上,這部戲劇不只是討論一個年輕女人對本性的需求(“血液中狂躁的火焰”),也揭示了安全和自由之間的艱難的生存抉擇。一個人到底應該選擇腳下穩固的大地,或是像阿格尼特那樣,置身到汪洋大海中呢?
這部戲劇的第二部特別有趣,在這裡,安徒生徹底放棄了柔弱而女性化的男人———也就是阿格尼特同父異母的哥哥海明,這個男人從來沒有能滿足過阿格尼特的性慾。經過了前幾幕之後,安徒生就把自己的注意力和描繪的焦點轉移到阿格尼特身上,她的血更歡快、更陽剛地流動著。這是在觀念上的轉變———從軟弱的男人到堅強的女人———同樣又出現在多年之後的
《安徒生傳媒公司》 第3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