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2部分 (第1/4頁)
指環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為軍官的。回想起北一輝對退役士兵的特別善待,裕仁大概有些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而這位朱書記有一段話,讓裕仁格外感到震動,甚至有一種說不出的厭惡,“群眾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群眾的困難也是我的困難。群眾出了問題,如果不解決,不同情,不理喻,這實際上也是自己一種恥辱,自己的醜陋,自己的恥辱!”
這樣一位要飯出身的男子,一個十四歲加入軍隊前一個大字不認識的男子,這個在日本屬於被社會拋棄的人。居然有著一種心懷天下的感覺,居然認為自己對這個社會有義務。他好像根本不覺得自己的身份是如此的卑微,是屬於被人看不起的型別。他的榮辱感與自己對社會的貢獻聯絡在一起,讓這個原本身份卑賤的人竟然看著偉大起來。
如果在日本,這是根本不可能想象,也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那個人生前既不可能加入軍隊,也不可能獲得任何被人們承認的體面工作。在他失去四肢與左眼之後,這個人註定是死無葬身之地。
改變這個人命運的是什麼?裕仁所有的思考都指向了一個答案。那就是人民黨創造的新中國。在這個新中國的社會中,所有的人作為人類本身都得到了尊重。哪怕是一個殘疾者,也能透過勞動得到地位與尊重。
“群眾的疾苦就是我的疾苦,群眾的困難也是我的困難。群眾出了問題,如果不解決,不同情,不理喻,這實際上也是自己一種恥辱,自己的醜陋,自己的恥辱!”回想起這句話,裕仁越來越覺得厭惡。這樣的一個人在日本是不會被上層喜歡的,這樣的一個人存在的本身,就是對日本上層的嘲諷,是對裕仁本身的嘲諷。
日本上層是從來沒有把日本人民當回事,更沒有把日本人民的疾苦當回事。至於與這位朱書記同等地位的日本官僚階層,就更不用指望他們中間有誰會和這個中國男子一樣的考慮問題。
到底是什麼樣的社會,什麼樣的力量,能讓這樣的一名男子存在於中國。裕仁越來越想不通。他已經沒有了對中國進行軍事打擊的想法,裕仁知道他所面對的中國是根本無法戰勝的。中國有了這樣的脊樑,從此再也沒有人能透過外部的力量讓中國低下自己的頭顱。
裕仁現在擔心的是,如果日本也變成了如同中國一樣的國家,那麼裕仁這位日本的現世神靈又該如何繼續以天皇的身份繼續存在呢?曾經敢刺殺北一輝的那股子勇氣在裕仁身上消失的乾乾淨淨,裕仁終於陷入了真正的恐慌之中。在北京終於得到陳克接見的時候,裕仁心裡面是忐忑不安的。
陳克是在頤和園接見裕仁的,雖然在原本的時空裡面,陳克曾經設想過把頤和園據為己有。然後在裡面種種地,在昆明湖裡面養養王八,有朋友來拜訪的時候撈幾隻出來做成菜。等陳克真的有能力這麼做的時候,他並沒有把這個想法付諸實踐。陳克只是覺得自己當時真是可愛。
不僅僅是裕仁垂頭喪氣,見識了中國真正的脊樑之後,整個日本前高官組成的代表團都意氣消沉。可見到陳克出現之後,所有日本前高官們都有些精神上受到震動的感覺。
這不僅僅是因為陳克看上去很年輕,應該是六十歲的人,除了有不少白髮之外,容貌看上去和四十歲的人沒什麼區別。也不是他們其實還是很期待親眼見到這位中國的領袖,這些人好歹也曾經是有身份的日本人,對日本人來說,如果用充滿好奇的目光看著另一位比他們更強大的大人物,有時候這就是一種死罪。
令這些人感到震動的原因是沒有任何的刻板,沒有任何的遲疑,也沒有任何擺譜,陳克出現在日本舊上層面前的時候,並非藉助任何證明陳克身份的行動,陳克不僅僅是出現,而且是存在。
裕仁好歹是天皇,他感覺到了陳克與日本舊上層的不同。日本人會習慣的去尋找自己的位置,甚至絕大多數人都是如此。然而陳克根本沒有去尋找,很顯然,陳克已經找到了自己,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所以他沒有任何茫然,更沒有任何不安。
與眾人打招呼的時候,陳克禮節上非常簡明卻沒有任何疏漏。反倒是那些日本高官們一個個唯唯諾諾起來。
其他的人與陳克見了面,打了招呼之後,就由其他人民黨工作人員陪同著一起去頤和園參觀。只留下裕仁和陳克在一起談話。面對著比自己大了21歲的陳克,裕仁突然不知道該說些什麼。
兩人坐在頤和園那著名的迴廊下,工作人員給兩人倒上茶水,翻譯也同樣就位。陳克就這麼靜靜的等待著裕仁開口,而裕仁覺得周圍無形的壓力越來越沉重。彷彿是要擺脫這沉重,裕仁
《赤色黎明線上觀看》 第81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