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部分 (第1/4頁)

無邊的寒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關於心理變態的故事與解析:變態心理揭秘 作者:王溢嘉

關於變態人生的沉默收集

對於人生,我喜歡做一個沉默的收集者。

收集者的一個共同癖好是,對變異品種的興趣總是要大於正常品種。異常人生所帶給我的魅惑,似乎也遠勝於正常人生。

異常人生非常多樣,本書要談的是變態心理。收集有很多方式,本書用的是簡便的方式。由於所學的關係,我曾短暫地接觸過一些心理異常的生命,但更多時候,則是閱讀有關變態心理的書寫資料。基本上,這是一種“分離的觀照”,而非“實質的介入”,這種方式說明了我收集的沉默本質,也界定了本書的檔案特性。

所謂“變態心理揭秘”,簡言之,即是一組“別人不會這樣想這樣做,而某人卻這樣想這樣做”的惑人的真實故事。這些故事,有些情節極富戲劇性,因而曾被改寫成小說或改拍成電影,事實上,所有的變態心理檔案都是小說或電影的理想題材。但說它們“理想”,指的並非以某些人的心理痛苦或瘋狂行徑來作為愉悅大眾之材料的工具性價值,而是因為這些當事者的所遇所思所為,無一不是人類生命之憂歡與辛酸、靈魂之幽暗與孤寂、心路之曲折與執拗的真實寫照。

但如果只像小說或電影般“說故事”,似乎也不是我的原意。因為故事本身就像一卷卷未經沖洗的人生底片,謄錄的只是隱晦的、甚至顛倒的訊息,要看出它們可能的含意,需要一些“心靈顯影劑”,所以在每個故事後面,我都又加上了長短不一的“解析”,賦予它們一些理論架構,而且檔案的先後順序,多少也呼應了這些理論架構的脈絡,期使讀者對變態心理能有一種結構性的瞭解。

在本書所收集的四十五個案例中,有二十六個屬於“精神官能症”,十三個屬於“性變態”,六個屬於“妄想狂”。做這種選擇,主要是因為體質或生理因素在這類疾病中扮演的是較模糊的背景角色,個人的人格及際遇等較居於主導的地位,不管是用精神分析的“心理創傷”、“未解決的潛意識衝突”、“心理防衛機制”或行為主義的“錯誤學習”、“制約聯配”來理解,都成了動態的、具有張力的、令人感慨系之的生命故事。

生活是艱難的,除了性謀殺等少數例子外,這些故事中的主人翁都是在人生旅途中,不幸遭遇到某些難題的人。我們可以說,精神官能症是身陷於生命的難題中,而與自己進行的一場痛苦戰爭;妄想狂是因對生命難題的曲解,而與他人進行的一場虛幻戰爭;至於性變態,則是一種自然與文化未曾許諾的,自我懷疑的愛。

但人生也是個適應的問題,任何形式的變態心理或異常心理也都具有“適應不良”的意涵,很多患者也都會主動地尋求治療。本書對治療此一“實質的介入”保持了相當的“沉默”,這主要是因為我只是一個“收集者”而非“治療者”;而且,我收集的目的也不是要以這些案例作為人生的“反面教材”。

老子說:“知其雄,守其雌”。對於人類生命之憂歡與辛酸、靈魂之幽暗與孤寂、心路之曲折與執拗,我希望讀者能和我一樣透過這類的收集而有所“知”,同時也有所“守”。(王溢嘉)

編者序:正視“變態”的責任

詩人泰戈爾說:“無限瀰漫世界,在無際的天空生出無數的情景。”就是在這無限整夜地翹望等待與前進的歲月風雨中,人類生命之憂歡與辛酸、靈魂之幽暗與孤寂、心路之曲折與執拗演變成蠱惑的人生。就是這籠壓瀰漫的痛苦,加深而成為愛、欲、恨,而成為人間的苦樂;就是這些永遠貫通我們的心靈,融化流湧而成為正常的人生或者“變態”的人生。

縱觀當今中國社會,一方面是經濟高速發展的時代,一方面是有些人精神生活的十分不堪,即拋棄了“自我心”的時代。競爭和隨競爭而來的敵意、恐懼、孤獨感、荒謬感、不安全感等,使人們隨時隨地處在緊張的焦慮中。似乎不拼命追求財富、權力、名聲,人們就不能獲得安全感和自信心。然而一句古老的格言說:“人由於自己的貪慾無知地把自己引向迷離。”這樣,在競爭的氛圍中,人與人之間因利害衝突容易產生敵對情緒,因此瘋狂的反撲也就成為不可避免,然而人們又不得不為此付出慘重的代價。在愚昧、盲目的掙扎之下,心靈在血腥和眼淚中墮落、在迷離和無情中演繹,這樣的人生無疑成為痛苦。誠如本書中之案例,自詡高尚、正直的人卻遭遇形形色色的魅惑,他們的內心深處卻未必承認這種不正常的存在,事實卻不容許他們遮蓋。很多人的精神、人格、人性在成長

《變態心理怎麼辦?》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