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部分 (第1/4頁)

瞎說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創砦筧銜�壩�蚊窆�保�怯邢裨�攬�庋�熬哂行濾枷刖刪�榫墒侄握卟豢傘薄"咚�裕�栽�瞥舷啻��抻��嗆芏唷2還��賈彰揮蟹牌�約旱鬧髡牛�ビ�顯�攬�歡�羌�π��約旱鬧髡牛�⒒孟胗諧�蝗漳莧〉迷�腦尥��8月31日,在參議院歡迎會上,他慷慨激昂,揮臂講演,中心是闡述遷都南方的必要性。9月9日,在京答記者問,他說解決參議院和政府衝突的辦法,只要“袁總統略為遷就,便可互相瞭解”:“五六年內軍民公治的事情是辦不到的”;只能實行“有限的中央集權”;民政長“總是民選的好”:“中國決無亡國之憂”,等等。這一切主張和對時局的分析,都是袁從來就不同意的。所以,名記者黃遠庸在評論袁和孫中山會談時說:“二公之推襟解決,尚未觸於時局之痛癢問題之焦點。”⑧

袁世凱對與孫中山、黃興的會談很不滿意。為了彌縫雙方的分歧,在全國人民面前造成袁氏和孫、黃已經“躋於精誠結合之途”的假象,袁於孫中山離京前夕提出“內政大綱”八條:一、立國取統一制度。二、主持是非善惡之真公道,以正民俗。三、暫時收束武備,先儲備海陸軍人才。四、開放門戶,輸入外資,興辦鐵路礦山,建置鋼鐵工廠,以厚民生。五、提倡資助國民實業,先著手於農林工商。六、軍事、外交、財政、司法、交通皆取中央集權主義,其餘斟酌各省情形,兼采地方分權主義。七、迅速整理財政。八、竭力調合黨見,維持秩序,為承認之根本。

上述八條是由袁氏一人擬定的,沒有和孫中山、黃興協商討論。孫、黃見這些條款很籠統,不涉及當前他們和袁之間爭論的具體問題,為表示合作的誠意,遂欣然同意。稍後,袁氏又取得黎元洪的贊同,即於9月25日由總統府秘書廳通電全國宣佈。電文末尾這樣寫道:“此八條作為共和、國民兩黨首領與總攬政務之大總統之協定政策可也……從此進行標準,如車有轍,如舟有舵,無旁撓,無中阻,以專趨國利民福之一途。”⑨

“四巨頭”宣言,掩蓋了國內日益尖銳的階級矛盾,對人民起了麻痺作用。宣言重點強調“統一”和“中央集權”,而所謂中央即袁世凱一手控制的北洋政府,由“中央集權”,也就是加強他個人的獨裁。這自然有利於他假借“統一”、“中央集權”這些動聽的名目,推行自己的反革命政策。以後國內局勢的變化證明,袁世凱正是這樣乾的。由於中國資本主義經濟不發達,民族資產階力量弱小,它的政治代表孫中山、黃興等人,又都缺乏統治經驗,因而他們在有帝國主義和地主買辦為靠山的老奸巨猾的袁世凱面前,總是動搖妥協,上當受騙。

註釋:

①鳳岡及門弟子編:《三水梁燕孫先生年譜》,上冊,頁123。

②《孫中山致袁世凱電》,1913年7月23日。《民生日報》,1913年7月29日。

③黃遠庸:《遠生遺著》卷2,頁119。

④《袁世凱致柏文蔚論政見書》,1913年。

⑤同①。

⑥《民立報》,1912年10月14日。

⑦同⑥,1912年,10月7日。

⑧同③,卷2,頁120。

⑨《時報》,1912年9月29日。

操縱黨爭,暗殺宋教仁

按照《臨時約法》規定,參議院成立後十個月內應舉行國會選舉。1912年8月10日,袁世凱公佈了參議院制定的國會組織和議員選舉法,並下令在全國進行國會議員選舉。議員選舉法規定:選舉人和被選人都有財產和社會地位的限制,工農大眾被嚴格地排斥在這種所謂的“民主政治”之外,在一個擁有四億人口的國家,全國有選舉權的“公民”僅四千零八十六萬七千餘人。①就是這種少數人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民主”,袁世凱心裡很不以為然。只因迫於大勢,不得不作出歡迎的姿態。

袁世凱效忠共和國的誓言及虛偽的姿態,增加了資產階級各派系在中國實現議會民主政治的幻想。民國元年春天,“國內人士紛紛組織政黨,一時風起雲湧,政團林立,總計大小將近二十團體”。②為取得即將召開的國會中的多數席位,各黨派紛紛改組、合併,大為活躍。原來,推翻清政府後,不少同盟會員認為他們多年來孜孜追究求的政治理想已經完滿地實現,因此,在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時,同盟會便開始分化。章太炎(1869…1936)因對組織臨時政府、選舉總統頗持異議,乃聯絡舊日光復會會員及清季預備立憲公會人士張謇、程德全、趙鳳昌、熊希齡、湯壽潛等

《袁世凱傳有聲小說》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