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洛陽 (第1/4頁)
月下狂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老朽姓董,名昭,字子義,侯官(今福建長樂)人,少時便隨家父學醫,也好遊歷……只是想不到,當年南蠻之地一行,竟淪落至廝,想來,老朽已有三十多年不曾回過家鄉了,怕是老父已是……”
說到這裡,神醫董昭的眼中泛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夾雜著一絲的痛楚。
姓董?
侯官人?!
驀地,韓非心中就是一動。
沒記錯的話,東漢三大名醫之一的董奉董君異可就是侯官人!
董昭姓董,董奉也是姓董,還都是侯官人,都是學醫的,莫非,這兩人之間有什麼關聯不成?
如果真是這位神醫的子侄輩的話……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共有三大名醫,分別是譙縣華佗、南陽張仲景以及侯官董奉,三大名醫各有擅長,華佗精通內、兒、婦、針灸個科,尤其是以外科最為擅長,他曾用“麻沸散”使病人麻醉後施行剖腹手術,是世界醫學界應用全身麻醉進行手術的最早記載。
而張仲景,歷史上被稱為“醫聖”,比起華佗擅長外科,他更擅長內科多一點,尤其是在方劑學方面,可以說是開山鼻祖,更是提出了從理論到實踐,確立辨證論治法則的第一人,即便是在韓非的前世那年代,其著作的《傷寒砸病論》依然受到廣大臨床醫生的重視。
至於董奉……
韓非之所以知道這個董奉,還是因為一個名詞“杏林高手”,這才記住了這個名字。
董奉,字君異,侯官人,少時治醫學,醫術高明,與南陽張機、譙郡華佗齊名,並稱“建安三神醫”。
董奉年青時。曾任侯官縣小吏,不久歸隱,在其家村後山中,一面練功,一面行醫。董奉醫術高明,治病不取錢物,只要重病癒者在山中栽杏5株。輕病癒者栽杏1株。數年之後,有杏萬株,鬱然成林。春天杏子熟時,董奉便在樹下建一草倉儲杏。需要杏子的人,可用穀子自行交換。再將所得之谷賑濟貧民,供給行旅。後世以“杏林春暖”。“譽滿杏林”稱譽醫術高尚的醫學家,在韓非成功穿越那陣,那片杏林尤在,韓非甚至去旅遊過。
與華佗、張仲景一般,董奉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
心中記下。韓非口中卻並沒有說出來,只是使人幫董昭收拾行李。老頭孑然一身,身邊就一個小童子照看著,東西並不多,人手又充足,很快便是收拾停當,一行人熙熙攘攘的出了宛城,直向北方而去。
只有韓非、典韋、郭嘉脫離了隊伍……
“十八鎮諸侯。上下四十萬大軍,被本相打的可是一個落花流水,死傷大部。可還有些殘餘,可能要進犯廄掠奪聖駕!所以,我京師是不得不防啊……哦,對了,近日本相聽到有童謠說。這‘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遷都入長安,方可無斯難’。好,說的真是好啊!東都洛陽,歷經二百年,氣數已盡。本相夜觀天象,見帝氣旺於長安,所以,本相決定,護駕西幸,遷都於長安那麼,各位百官公卿們,都快快準備,促裝起行吧!”
韓非離開了虎牢關沒多久,董卓就留下了張濟等大將把守虎牢關,自己卻親率大軍風風火火的趕回了京師洛陽,又過了七八日的光景,早朝上,董卓便是聚集了百官,言起了這遷都之事。
然董卓卻絲毫不言大敗之事,只稱諸侯之難,止殘餘爾。若眾諸侯聞得,怕是要笑掉大牙了。
你董卓也會夜觀天象?
當我們是三歲孩童不成!百官無不在心中罵道。
“稟丞相,自從黃巾起事後,我大漢連年兵戈,早已將長安化為一片斷壁殘垣。丞相如果西遷長安,今無故捐宗廟,棄皇陵,恐百姓驚動,天下動之至易,安之至難。此一事,萬萬不妥啊!懇請丞相明查則個。”司徒楊彪奏道。
“呸!你懂得什麼軍國大事!遷都長安乃是中興大漢王朝,那是百年大計!洛陽暗,長安明!遷都長安就是棄暗投明!”董卓見其阻止,頓呵斥道。
太尉黃琬出列稟道:“楊司徒之言是也。往者王莽篡逆,更始赤眉之時,焚燒長安,盡為瓦礫之地;更兼百姓多流移,百無一二也。今棄宮闕而就荒地,非所宜也。況洛陽朝廷命脈,如此關天之事,乞盼丞相慎之再慎哪!”
“慎之再慎,本相有哪一點不夠慎重了?想那長安有函谷關之險、隴山之佑,建宮用的木材磚瓦,唾手可得,半月之內,就可再造一座皇宮。哈哈……至於長安百姓多流失,這個卻是好辦,想這洛陽富戶極多,可籍沒入官,以充之!”
“那洛陽城中百姓,
《傾漢全本txt下載》 第一百五十三章 洛陽(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