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劍的定義 (第1/2頁)
狂想信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無劍境界帶給楊傑的腦洞就是重新定義劍。 結合楊傑曾經看過的一些對劍的介紹,他給劍總結了一下。 劍的起源,古人認為是“聖人作劍”。 《管子》記載:“蚩尤受而制之,以為劍、鎧、矛、戟……”所以古人認為是蚩尤發明了劍。 當然根據考古發掘,最早的劍是石器。 早期人類將石頭磨製成尖鋒雙刃器。 大概到了西周時,用青銅鑄劍的技術成熟,出現了金屬劍。 劍不是憑空出現的,是由人制造出來的,是前人給劍定義,劍才最終慢慢演變成現在我們所熟知,所認知的劍。 我們認知中的劍就是這樣的形狀,這樣的作用,所以當我們拿起一個和我們認知當中形狀相似的物品時,就會認為自己拿起的就是劍。 而這把劍的材質,和大小則是再一次給這個劍更詳細的定義。 材質鋒利且堅硬,就成了利劍,材質柔軟且堅韌,就成了軟劍,形狀巨大且沉重,就成了重劍,巨劍。 木頭做的劍叫木劍,石頭做的劍叫石劍,金屬做的劍叫金屬劍。 瞭解到這裡,楊傑就在想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這個能力的觸發條件,手中拿著的是劍,做出劈砍動作,達成這兩個條件,對手就會空手接白刃。 那它到底是如何判定使用者手上拿的是劍,做出的又是劈砍的動作的呢? 楊傑對此有了一個腦洞,既然能力是寄託在使用者身上觸發的,那麼觸發機制自然也是在使用者身上。 使用者認知中,或者是使用者認為自己拿的就是劍,認為自己做出的動作就是劈砍,那麼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這個能力的被動就會觸發,讓一個生靈空手接白刃。 楊傑在有了這樣的想法之後,就曾經做出了一次嘗試,他花了好幾天,把自己催眠,就為了一次出手。 這一次出手在外人看來楊傑做出的就是劈砍的動作,但是在楊傑催眠自己的認知中,他做出的動作不是劈砍,而是橫掃。 最終在楊傑反應過來後,他還是定格在劈砍的動作,但是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卻沒有觸發,沒有別的生靈被拉扯過來空手接白刃。 就在這一刻,楊傑知道,他成功了,百分百被空手空手接白刃就是以使用者的認知來觸發被動的。 雖然楊傑知道了觸發被動能力的條件,但是想要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很難,而且即使改變了認知,楊傑周圍生活的環境也會1慢慢的把這種錯誤的認知掰回來。 楊傑同樣瞭解一個人認知的由來,不過是周圍的環境,甚至是整個世界的定義,使得一個人的認知就是它該有的模樣。 就算現在楊傑把自己催眠,讓自己的認知世界中不再有劍,但是當楊傑拿著這個世界的劍與人對戰,敵人突然來上一句‘用你手中的劍來殺掉我吧’,楊傑的認知就會被打破,原來自己手中握著的是劍。 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第五式的出現也存在著楊傑的自我催眠,畢竟雖然戒指上有一把小木劍,但它本質上還是一個戒指,帶著手上的戒指,上面的劍只是為了減少催眠的難度。 所以現在的楊傑頂天就是催眠自己,在戴上戒指的時候就像是握著一把劍,或者說是遮蔽掉戒指,只留下劍,當自己手指做出至上而下的動作時就是劈砍,這才有了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的第五式出現。 催眠改變認知算是現在楊傑能拿得出手的手段,但是這個手段風險有的大,楊傑就怕把自己催眠成了一個白痴,所以還是謹慎點使用比較好。 除了催眠改變劍的定義,楊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這個想法比較高階,和現在的楊傑沒有任何的關係,只能作為以後的一個方向。 那就是道教的法劍,仙劍奇俠傳裡面的御劍術,更是無劍境界當中的精神之劍。 雖然這個想法很高階,但不妨礙現在楊傑就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人有了目標,才有前進的動力,而且這個目標還很吸引楊傑。 仙劍奇俠傳裡面的御劍術,當初引得多少年輕人熱血沸騰,特別是酒劍仙出場的那一幕,還有那首詩,簡直帥爆了。 御劍乘風來,除魔天地間。有酒樂逍遙,無酒我亦癲。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酒劍仙。 這是多少人心中的一個夢,這也是楊傑曾經的一個夢,但也僅僅只是夢。 基於御劍術,楊傑腦海中蹦出了不少好靈感,就比如遠端御劍,讓劍做出劈砍動作,讓對手空手接白刃,實現遠端控制。 又比如,實力足夠的話,就讓劍一直維持劈砍動作,自己可以去幹別的事,變相的形成一個封印,把對手就這樣控制在原地,至於能封印多久,現在的楊傑還想不出來,這只是個想法。 再比如,風雲裡面的無名都能有個萬劍歸宗,強大起來的楊傑怎麼也可以控制不止一把劍吧,到時候直接好幾把甚至幾十,成百上千把劍一起四面八方同時劈砍,大範圍無死角的發動百分百被空手接白刃,那樣的場景到底得有多壯觀啊。 楊傑也是沒有忽略這個高武世界可是有神識這種東西的,現在
《強控爆發高的英雄》 第17章 劍的定義(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