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 (第1/3頁)

普祥真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養壽園,這座袁慰亭花費重金修建的私人莊園,在洪憲失敗之後,依舊作為袁氏產業,而受到督軍團保護。在趙儻督豫期間,逢年過節,也要來此給大公子請安,另撥兩連護兵專司護衛之責。

可如今,物是人非,這處袁氏私宅,已經變成馮煥章的臨時指揮部。陝軍入河南,本意就是為了擴大地盤,改善自軍不利處境。馮煥章出發前已下嚴令,全軍嚴守軍紀,不得有絲毫擾民行為,否則就地正法。

西北潰散的騎兵,為龐大的陝軍所吸收、吞併,一部分人被拉出去砍頭,平息地方民憤,其隨身攜帶的劫掠所得,也成為陝軍的戰利品。

從目前的局勢上看,陝軍的兵力雄厚,士兵中多有技擊健兒,是河南目前最強的軍事集團。但是河南本地的情形,遠比馮煥章預料的更為糟糕,這支以開疆擴土為目標的勁旅,首先要面對的敵人並非魯軍,而是貧窮。

趙儻的才幹只在於聚斂搜刮,不在於建設。加上乾旱,讓河南的財政情形並不比陝西好多少,部隊面臨的重大問題,就是缺糧。

四照堂點兵時約定,陝軍軍糧由山西調集。閻易山自葛明之後,督晉有年,在幾次大風波中,皆獨善其身,讓山西成為一方自有天地。據傳說,山西這幾年建設的成效斐然,財政情況良好,足以支援陝軍開支。以山西之富,結合陝西之勇,晉陝聯軍足以成為魯軍大敵。

但問題是,閻易山是貔貅性子,有進無出,從其手裡要糧,一如虎口奪食。自陝軍入豫,軍糧軍餉,給的一直都不痛快。

臨戰發餉,是自前金時代軍隊裡留下來的規矩,這次皖軍開戰前,各發四個月軍餉,而直魯聯軍也發三月恩餉,用以激勵士氣。馮煥章帶兵要決在一個窮字,自己打扮的像個老農,部下也一樣窮的要命,一直以來靠著官兵一視同仁,保證部隊的忠誠度。士兵沒有軍餉,主官也沒有,既然大家一起窮,也就沒人能有怨言。但是不管怎麼靠待遇平等來聚攏人心,部隊總歸還是要軍餉維持。

陝西財力枯竭,進河南的軍費,就指望山西,可是到現在為止,陝軍所能領到的軍餉,就只有山西的省鈔,見不到一塊大洋。軍糧更是嚴重不敷使用,陝軍全軍上下,已經很久沒吃過飽飯了。

山西鐵路與外省鐵路軌道寬度不同,導致火車也不一樣。山西物資外運,必須在車站換車。可是河南鐵路工人響應山東、京城鐵路工人號召,進行大罷工聲援孟思遠之死。

河南鐵路系統基本癱瘓,所有物資運輸只能靠大車。即使靠著刺刀的勸導,陝軍可以搞到足夠數量的大車,但運輸效率也比不了火車。加上之前西北騎兵對於河南的破壞,導致大批牲畜損失,百姓逃離,大車和夫子的徵集都極為困難,軍糧運輸就變成了一項異常艱難的任務。

陝軍要活下去,就只能靠自己。

自從當刀客開始,這些陝軍漢子,實際就習慣了在各種惡劣環境下生活。沒有糧食,沒有軍餉,就只能靠自己的力量去奪回一片天地。何況,現在的陝軍,比起曾經的山堂刀客,無疑更像一隻軍隊,他們相信,靠著自己的力量,一定可以活的比過去更好一些。

忠於趙儻的地方武裝,在陝軍的進攻下不堪一擊,如同洪水面前的蟻穴,一衝即潰。靠著從地方上的繳獲,勉強可以維持部隊,但是想要實際控制河南,就必須得想辦法。

打垮魯軍。

在馮煥章看來,開封的魯軍,就是自己最大的補給點。魯軍素有重視物資,強調兵站建設的傳統,所到之處,必囤積大批糧餉。加之趙儻在河南聚斂的大量財富,目前很大一部分在魯軍手裡,只要打掉魯軍,錢糧就有著落。而魯軍的領兵官,又是兩個女人……女人。

楊彪的名聲,在陝軍裡頗為響亮,是個知名的狠角色。但是他只是名義上的師長,真正的當家人,是趙冠侯私寵楊玉竹。這位三秦觀音,人緣是沒的說,但是領兵……

馮煥章從不掩飾自己對女軍人尤其是女軍官的牴觸,在他看來,女人帶兵,就是兒戲。不管孫美瑤還是楊玉竹,都沒資格將兵,由她們統率的部隊,一如由綿羊率領的獅子根本不能算做敵手。

部隊要想拼命,首先就得吃飽,要想吃飽,就得殺頭肥豬,養壽園袁家也就成了首選目標。遺憾的是,袁氏子弟精明的很,大兵未至,人已遠遁,家裡只留了幾個僕人,金銀細軟以及存摺都被帶走,剩下的,就是些粗笨物件,以及一些不便攜帶的古董。眼下戰事一起,古董沒辦法變現,陝軍雖然拿下養壽園,卻也得不到多少實惠。

一干陝軍軍官進入養

《督軍夫人又跑了大結局》 第八百零七章 法寶(上)(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