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以血祭旗 (第1/4頁)
翦花菱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千年以來,中原的威脅就多來自北方。燕京地處險要,北依雄山,南領中原,自古就常在中原與北方蠻夷的反覆爭奪中風雨飄搖。這裡距離關外韃虜太近,當年太.祖爺本已定都南京,後來卻又不顧群臣反對,遷都於燕京,為的就是以天子守國門。
天子親自坐鎮燕京,保證了北方防線的嚴密和警惕。二百八十多年過去,曾遇過多次北人叩關,燕京告急,甚至是兵臨城下,整個王朝危在旦夕。每一回都有臣子請奏放棄京師遷都南京,但不論在朝天子是年長還是年幼,是英明還是昏庸,都未曾有一人松過口,考慮過遷都。
天子守國門的信諾,一直被堅持至今。死也要死在燕京,誓與燕京共存亡,這是不成文的祖訓,自然也是這一任皇帝白源琛決定恪守的準則。
而這一次,也確實是大燕朝開國以來所面臨最嚴峻的一次危機。
綺雯記得小時候聽家裡老人說家鄉一帶曾遭受過轟炸,但問起來的飛機上是什麼人,是日軍還是國軍,竟沒一個人說得清。足見國民百姓之閉塞無知。
這一點在古代更加體現得淋漓盡致。總聽人說戎狄戎狄,可綺雯花了一年多也沒問明白打跑了她老爹、奪了錦州城的究竟是些什麼人,身邊就沒人說得清。直至跟著師父王智學習政務才弄明白,戎狄,只是本朝人對北方異族的一個慣用的統稱。
原先所說的戎狄,指的都是盤踞在西北大漠的遊牧民族,以邊貿為名騙趙順德開了錦州城門,攻佔錦州重鎮的,就是這夥人。
而這一次即將進犯遼東的“戎狄”,卻跟那些遊牧民族完全不是一回事。聽明白了這夥新戎狄的來源,綺雯咋舌不已。
他們是從東方海上來的,那地方早年被中原人稱作瀛洲,他們自己自稱為“和國”。早在這次叩關之前,上百年間他們已經無數次滋擾過大燕東南沿海一帶,故也被人稱為“和匪”。
“是……倭人?”初初聽師父說起時,綺雯如是提問。
“沒錯,看來你是聽過的。”王智點頭,“民間鮮有這般叫法,還是稱其為戎狄,其實朝廷眾人早就稱他們為倭國了。”
綺雯簡直驚得說不出話,敢情如今威脅遼東的不是□□哈赤,而是豐臣秀吉?
當然不是豐臣秀吉……
如今統一了和國開始對外擴張的內閣關白名叫藤吉義元。
話說他們於六年前先出動了十五萬大軍去進犯了大燕屬國百濟,也就是朝鮮。大燕曾派兵支援百濟,卻因統帥託大輕敵而全軍覆沒。後來大燕再增派援軍過去,在兩國界河阻擊和軍,大戰數月,互有進退。再後來雙方的後方補給都吃緊了,就定了合約,暫且維持現狀,和國佔據百濟,大燕預設。
拜太上皇與喬安國等人所賜,大燕國的景況每況愈下,一年不如一年,人家和國卻是蒸蒸日上,一年強過一年,終於臨到今年年初,又集結了兵力準備大舉南侵。
瞭解了此事,綺雯是幾多歡喜幾多愁。這個敵人之強橫難纏,是很好想象的。當年萬曆三大徵的抗日援朝,大明勝得也並不輕鬆,倘若那次入侵發生在崇禎年間,後果如何,就殊難預料了。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是,遊牧民族早期的入侵目的僅限於打劫,財物奴隸到手就撤兵,正如去年的老戎狄攻佔錦州一樣,席捲過後就拋棄,被糟蹋一空的錦州城還是被大燕輕鬆拿了回來。小鬼子可沒那麼好打發,人家為的是佔領全亞洲!
對付這夥搶錢搶糧還要搶地盤的侵略者,任務實在很重。
好在皇帝早有準備,早在去年便作了部署,對那夥老戎狄打擊與安撫兩手抓,眼下已能確保不會兩面受敵。不然這場仗真是勝算渺茫。
而所謂的歡喜,是綺雯早就想親手揍那幫小鬼子一頓,這回終於得機會了。
這一日,西郊大營聚集大軍二十萬,但見棋幡招展,高角紅牌,刀斧劍戟,森然如林。
年僅二十三歲的鹹嘉皇帝白源琛頭戴抹金鳳翅盔,身著方領無袖魚鱗葉明甲,腰束明黃腰刀鞓帶,懸掛著弓袋箭囊,足登皂皮靴,端嚴肅穆地乘坐在一匹高頭黑馬之上,額頂的真武大帝金像與兩肩的獅頭肩甲在陽光下熠熠閃光,奪人雙目,端得是威風凜凜,英氣逼人。
在場人數雖然眾多,卻是人人屏氣凝神,除了騎兵戰馬偶爾噴氣和踏蹄的聲音之外,竟是一片寂靜。
三千羽林衛拱衛的聖駕隊伍自成一座橫向的長條方陣,與集結好的二十萬大軍對面列隊,雙方中間有著一道數十步寬的間隔道路,如刀裁的一般整齊。
《皇上不許動by mj迷天蠍》 第88章 以血祭旗(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