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部分 (第1/4頁)

指點迷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嵯氳鉸蛞帳跗紡兀�

即使買藝術品,也有不同的層次與階段,從最先的貼張美女海報、風景圖片,到印製精美的複製品,而後可能是“外銷油畫”、限印編號的版畫、一般原作,最後才可能到達名家作品。

妙的是,我發現這層次與階段的轉換,明明應該是平均而漸進的,在國內近幾年,卻呈現了跳躍躍變化。這一方面因為經濟的:“突飛猛進”,一方面實在還是如前面所說:人們由農業時代的保守,開啟視野,產生了投資的觀念。也可以講,大家從“補壁”、“用畫來裝飾家庭”,一下子跳到了“用名畫來表現身份、品味”、更跳到了“掛一幅日日增值的寶貝”,那原本在心中,只是一張加了彩色筆墨的紙或布,瞬間成為活生生的東西——日日夜夜都在長大,增長的“活寶”。

我們甚至可以說,建築業的蓬勃發展,也促進了藝術市場的繁榮。這並非指有些建築公司,在賣房子時,附贈藝術品,因為那反而可能造成對藝術市場乃至藝術家的傷害。而是說,由於人們在居住上愈來愈講究,連帶對室內裝潢與懸掛擺設的藝術品,也考究起來。

譬如我去年回國,有個學生帶了一位豪富到我畫室,當他問明我的山水畫每材(三十乘三十公分)價格兩萬元,工筆花鳥一材四萬元之後,雖然這價錢已經不低,但他竟然說:“畫是真好,只可惜太便宜了,因為我新蓋的房子,花了好幾千萬,總要掛一幅幾百萬元的才夠意思!”使我不得不介紹他到一家叫從雲軒的畫廊,去看黃君壁大師的作品。

由此可知,國內藝術市場背面的動力,或人們買畫的動機相當複雜。問題是:大家是否對於收藏藝術品有足夠的認識?

藝術市場是更復雜的!當財大氣粗的老闆們準備一擲千金,初入場的新手預備下注之前,是否應該受個基本訓練,免得繳太多的“學費”呢?

更重要的,是藝術家在面對金錢的誘惑時,是否有足夠的定力,依然堅持自己創作的理想,絕不粗製濫造?

西方藝術界有一句著名的玩笑話:“某人希望成為最偉大的藝術家,並在屋後有個游泳池!”以國內目前的購畫熱潮,偉大的藝術家,要想蓋個游泳池誠然不難,但是如果初出道的,先以蓋游泳池為目標,那畫作恐怕就難以偉大了!

至於那以為掛了百萬元名作,就自然風雅的人,只怕也要用這邏輯來想想吧!“

做個現代人

某日,我在東亞藝術概論的課上,談到中國繪畫裡表現寧靜、閒適的愉悅,突然有個學生舉手發問:“教授!無論在電視或電影上,我們見到的中國,總是熙來攘往的人群與喧鬧的環境,可以說比起紐約毫不遜色,他們怎麼可能享受寧靜與閒適的快樂呢?如果你說的是幾百年前,我相信;如果今天的中國人還能享受這種快樂,我實在很懷疑。”

這位美國大學生所提出的,實在正是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從小,我們閱讀的詩文,表現的多半是我寧靜恬適的境界;看到的國畫,描繪的總是悠閒淡遠的景象,甚至兒時的記憶中,也依然儲存著瓜棚下納涼和夜晚追逐螢火蟲的印象。但是曾幾何時,隨著現代化、工業化,便是農村也難以享受舊有的寧靜。這不過在二,三十年間,甚至只是一、二十年間所造成的巨大改變,使我們無法將想望中的青山白雲、歸帆遠浦。漁樵耕讀、恬淡天真與眼前的一切相對照。

如果在喧鬧的環境中保持寧靜的情懷,在變亂的社會中,抱持穩健的態度,做一個快樂的現代人,就是我在本文中要討論的。

現代人的快樂不是無憂,而是忘憂;不是逃避環境,而是改變環境;不是等待寧靜,而是創造寧靜。

談到寧靜,一般人總想到是無聲的狀態,其實真正的寧靜,是一種內心的平靜與恬適。這種恬適不一定能山無聲所引起,我們甚至可以說現代人尤其難以用無聲來培養內心的寧靜,這就如同快跑的選手到達終點時,不適於立刻躺下來休息一般,由於日常過度的忙碌喧譁、爭逐奔忙,如果驟然把我們投入:“無聲的寧靜”,因為心中的“不寧靜”,反倒對比得容易不安了。所以現代人需要的寧靜,常是有聲的寧靜,竹韻、松濤、蟲鳴、鳥轉,甚至一首音樂、幾曲清歌,反倒更能把我們沸騰的胸臆,漸漸平復下去,慢慢地引來寧靜的情懷。

我常說:現代人的寧靜,是咖啡室的寧靜,當我們走在熙來攘往的鬧市,推開咖啡室厚重的玻璃門,便一下子把喧譁摒在門外,於是坐下來取一個舒適的姿勢,吸口咖啡,聆賞向首柔美的樂曲,而當時間到了,推開門,便再度投

《漂泊的人生歌曲》 第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