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50部分 (第1/4頁)

換裁判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千里帆檣天遠近,萬家村市屋高低,好壯觀的景色!”正當馮華被這迷人的暮色所深深吸引之際,突然從旁邊的一條船上傳來了一個女子清脆悅耳的聲音。不自覺地扭頭望去,馮華一下子愣住了,只覺得心中好似有什麼東西被觸動了一下。在瑰麗的晚霞中,一個身穿水藍色鑲邊長裙的年輕女子,正恬靜地站立在他右側一艘大船的船艙邊。

彷彿是感受到了馮華的注視,那個女子忽然將面孔轉了過來。大概是看出馮華並無輕薄褻瀆之意,她秀麗俊俏的臉上並沒有顯露出時下年輕女子的那股羞澀與嗔怒,只是大方的微微一笑,然後轉身回到了船艙中。

看著那艘緩緩駛遠的大船,回想著佳人已杳的倩影,馮華悵然若失,剛才那種如觸電般的感覺讓他一瞬間迷茫了。雖然並沒有經歷過,但心中的那種說不出來的感覺,還是讓他覺得大船帶走的似曾就是自己曾經苦苦尋覓的什麼東西。可是很快,馮華紛亂的心情又平靜了下來,一股無奈和苦澀充斥在了他的胸中:還有那麼多的事情要做,還有那麼多的兄弟部屬在等待著自己。在這變換紛雜、形勢險惡的世界裡,自己真的還有時間去追尋其他的什麼嗎?

經過一段時間的等待,馮華他們的駁船終於靠上了碼頭。下得船來,早有義勇軍情報部北京分部一個姓王的負責人等候在了那裡。那是一個不到四十歲的中年人,面白無鬚,身著一件半新不舊寧綢藍衫,表面的職業是京城前門大街玉豐泰皮貨莊的管事。王管事為人極是精細,看到天色已晚,在徵得了馮華的同意後,他把眾人安排到了事先預定好的旅店之中,準備暫住一夜後再啟程趕赴京師。

就在馮華他們抵達張家灣之際,京師之中也是風雲際會,一片山雨欲來之勢。當《馬關條約》的內容傳到國內後,立刻就引起了舉國上下的強烈反響。不但一批在朝官員及封疆大吏紛紛發出了廢約拒和的吶喊,而且由於今年是三年一次的科考會試之年,各省赴京趕考的舉子也無不義憤填膺、痛心疾首。一時間狂瀾咋起、群情激憤,反對割臺的鬥爭迅速在京城中掀起。

4月26日,臺灣籍在京官員、應試舉人上書都察院,反對割臺。

4月27日,翰林、御史一百五十六人上書都察院,反對和約;同日,廣東舉人康有為、梁啟超發動廣東、湖南兩省舉人首先聯名上書,得到各省舉人的紛紛響應。

4月28日,節制關內外防剿諸軍欽差大臣、兩江總督劉坤一向朝廷密陳簽約的危害,再次提出“只要我高壘深溝,嚴為守禦,倭奴必將力窮勢盡。‘持久’二字,實為現在制倭要著。”;同日,湖廣總督張之洞亦再次電奏朝廷,質問“賠款鉅萬,費將從何出?”又再提“借強脅和”的主張:“惟有速向英、俄、德諸國懇切籌商,優與利益,訂立密約,懇其實力相助。問其所欲,許以重酬,絕不吝惜。”……

4月30日,在京城米市衚衕的南海會館內,康有為、梁啟超和一些粵省的舉子們正在為如何上書光緒皇帝,要求遷都、變法、抗戰而緊張地商議著。

會館的北跨院,因院中植有七株枝繁葉茂的老槐樹,而得名“七樹堂”。園中古樹婆娑、石峰突起、別院迴廊,小室如舟,康有為愛其幽靜,居之年餘,取名為“汗漫舫”。

此時,“七樹堂”廳內十幾個人環坐其間,只有康有為卓然而立。喝了一口茶,他問道:“卓如(梁啟超的字),京城各省的會館都聯絡得怎麼樣了?”

“沒有問題,到我來時十八省的應試舉子都已達成一致,已經有一千一百多人簽了名。”梁啟超恭敬的答道。

看到梁啟超負責的聯絡工作如此卓有成效,康有為滿意地點點頭:“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我們決不做亡國奴!今晚我就開始起草上書的內容,而卓如你繼續加緊聯絡各地的舉子,爭取贏得更多人的支援。”

第二章和拒幾浮沉

有了王管事的安排,馮華等一行人在吃喝住行上都省卻了不少的麻煩。第二天一早,他們匆匆吃過早飯,就坐上了王管事事先僱好了的兩輛雙輪敞篷馬車,直奔京城而去。

這種敞篷馬車與北方常見的木輪馬車有很大的不同,車輪是鐵質的,外輪上還包著一層生橡膠皮,車廂內設有四座,座上鋪有毯墊,乘坐比較舒服,最適於長途客人搭乘。而當時北方各省常見的馬拉木輪排子車沒有減震裝置,在坑窪不平的土路上行走,讓人飽受顛簸之苦。包括馮華在內的所有人都沒有乘坐過這種馬車,尤其是幾個從來沒有出過遠門的人更是嘖嘖稱讚。據王管事介紹,這種敞篷馬車是從歐洲傳入中國的,

《中華血蜱》 第5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