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部分 (第1/4頁)

連過十一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覺,故有此聯,下聯才是陶安的。�

黃子澄說,果然是千古絕對。�

轉入正題,朱允炆面對齊泰和黃子澄,很自得地說:“朕昨天一夜沒閤眼,終於想出個年號來,叫建文如何?”�

齊泰說:“建文?這正好與洪武相對應啊。”�

黃子澄也覺得正對當今皇上的心思,可以說是絕妙之至!打天下,自然靠洪武,今天下己安定,是該宴武修文了。所以黃子澄對“建文”二字推崇備至,主張即可頒詔天下,正式啟用建文年號。�

朱允炆認為,當下要務,應該安定人心,應當詔行寬政,赦天下,已經辦了,召還流放官員,錄用被殺功臣子弟,平田賦,減捐稅,以利民休養生息,合併衛所,改吏制……要辦的事情太多了,真是千頭萬緒呀,他希望臣子們替朕他分憂。�

齊泰當即表示,願肝腦塗地,在所不辭。不過話鋒一轉,他偷換了概念,他以為,想建文,最該提到日程上的是削藩。藩王擁兵自重,恰恰是“洪武”的產物,不利於“建文”。�

“削藩?”朱允炆似乎沒有思想準備,他並不是不被強藩所困擾,他說:“這個……急了怕不妥吧?”�

其實朱允炆比誰都明白,外藩日強,已成尾大不掉之勢。皇祖父高皇帝一共封了二十四個王,他們都是朱允炆的親叔叔,他即位前後,好幾個王都不大安分,燕王更明目張膽地欲帶兵進京弔喪,居心叵測。藩王的憂患,已令這個稚嫩的新皇帝寢食難安了。不過,剛上來就削藩,是不是為時過早?人家就會說,太祖屍骨未寒,就同室操戈,一來擔著罵名,二來朱允炆一向心軟,也不忍心。�

齊泰的話說得很重,他是經過深思熟慮,又與黃子澄、方孝孺取得了共識的。他承認並讚賞皇上,固然仁慈,但忍讓則誤國。從前太祖用藩王罷勳臣,自有他的道理,如今各藩羽翼已成,甲士少則三千,多則幾萬,外鎮偏圉,內控雄域,他強調這是潛藏之患,遲早必發,早收拾可免去天下大亂之憂。�

黃子澄也趕快補充,太祖規定,朝無正臣,內有奸惡,親王可訓兵討之。有了這一條,各王都明目張膽地招兵買馬,成為合法,長此下去,一旦有事,朝廷 怎麼辦?不是要深受其害嗎?�

朱允炆有點不耐煩了,他不願聽這些聳人聽聞的言辭。他說,各王接了不準入京弔唁的旨意,不是都回去了,都很安分嗎?連大臣們一直擔心抗旨的燕王,不也準備勒兵北返了嗎?昨天方孝孺已派專使回來奏報,為表親情、誠意,燕王還特地請旨,擬派世子等三人到京替他弔唁呢。所以朱允炆認為齊、黃二人過於杞人憂天了。�

齊泰、黃子澄相互看了一眼,齊泰說了句“陛下英明”,隨後又一針見血地指出,若不是朝廷 派徐輝祖、梅殷陳兵江淮要衝,燕王也不會這麼乖吧?�

朱允炆皺眉揮手道:“好了,不說這些了。有流言說,朕用了一個秀才內閣,你們確實是一幫文人,打天下靠武功,治天下非文治不可,自從前朝出了胡惟庸案,太祖下詔提升六部以分權,永不再設丞相,利弊到底如何?你們也要有個章程才好。”�

齊泰答應著。他陳述己見說,廢相升六部,以保障天子威福不下移,這是利,但六部尚書才是二品官,低於五軍都督府長官,這是弊,勢必造成事無鉅細都由皇上一統,皇上也未免過於操勞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永樂大帝》第四章(2)

朱允炆說他倒不怕起早宴眠理政,他想將六部品級提到一品,也許好些,讓六部參與機務,有議政權力,他讓齊泰他們議一議,看行不行?�

黃子澄立即表示,他們也早有此意,他準備回頭把改革吏治的章程呈上御覽。朱允炆也就表示滿意了。�

天陰得很沉,鉛雲貼著帳幕奔突,天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滿地泥水。�

冗長的宴請總算結束了,對於不善交際的鐵鉉來說,簡直是遭罪。當鐵鉉踏著泥水從朱棣大營告辭出來時,朱棣一過送出很遠,出了轅門,仍由陳瑛相送。陳瑛與鐵鉉合撐一把桐油紙傘,陳瑛很得意地說:“你沒想到燕王會這樣隆重地宴請你吧?”�

鐵鉉說他沒想到。他不過是例行公事地來傳達聖上旨意,順便禮節性地拜見一下而已,不過因盛情難卻,不得不吃了朱棣一餐飯。�

陳瑛的興奮勁反倒遠遠超過鐵鉉本人,他一再問,是不是一見傾心了?言下之意,鐵鉉必然為藩王的熱誠所打動。�

鐵鉉也不便

《永樂大帝電視劇下載地址》 第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