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76部分 (第1/4頁)

理性的思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面說了,這時代的男人天生對女人就會有一種輕視,哪怕是公主也一樣。

眾人就覺得,普通人家的夫妻發生了爭執,兩邊親家都是勸和不勸離。上升到公主地位尊貴了些,崔冕雖然也打了長公主一巴掌,但畢竟沒對長公主造成什麼嚴重傷害,皇上教導崔冕兩句也就算了,上升到綁起來喊打喊殺的地步,皇上就是小題大做了。

至於說崔冕再外拈花惹草,男人哪一個不好色,他們甚至覺得公主應該大度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至少崔冕沒有說要納妾讓公主跟別的女人共事一夫,也是敬著公主了,公主還有什麼好計較的。

哎,有時候作為女人真是難以理解男人為自己的好色和風流說得理所當然所做的藉口,到了一夫一妻制的現代,某位成先生都還能將自己的出軌說成是“犯了全天下的男人都會犯的錯”,而世上究竟有多少男人不是和他秉持著同樣的心理。

而此時朝堂上親近崔家一派的這些人,不僅心裡這樣想了,而且直接在朝堂上說出來了,以此為崔玟和崔冕求情。

至於崔冕狂妄之下說出的那句“這宇文家的天下是崔家打下來的,宇文家的皇位是崔家讓給崔家坐”的話,嗯,對不起,他們也不好解釋,於是大家都自動選擇了遮蔽和忽略,儘量將這件事的性子定性為公主和駙馬的口角上來。

宇文對朝堂上的這一切好像都充耳不聞,他只是將崔冕綁了,讓公主住回了宮裡,其他什麼話都沒說,對崔冕的處置也沒有,對此時半朝的文武百官對崔家和崔冕的求情也面無表情無動於衷。

宇文雖然面上不動聲色,但私下裡的事情估計一件都沒少做,也不怕事情鬧大,這畫風漸漸的就跑偏了,朝堂上另外一半朝臣對崔家和崔冕的彈劾,從最初的彈劾崔冕不敬公主不敬皇上,變成了崔家在外的劣跡斑斑,然後漸漸蔓延到了崔太后干政,崔家是否有不軌之心。

不過令人有點意外的是,這其中彈劾的最厲害的,卻是遠在藩地的清河郡王。

這位清河郡王是先帝的四皇子。

先帝一共生五子,大皇子宇文煒是領兵打仗受文武百官愛戴的皇長子,外家萬家也是幾代門第顯赫幾代忠烈。二皇子宇文雖然不如大皇子,但其母妃梁淑妃是寧陽長公主的曾孫女,是先帝的表外甥女。

而寧陽長公主是誰呢?高祖皇帝的嫡親同胞的妹子,當年高祖皇帝決定逐鹿天下,宇文宗族人人都不看好,並未獲得宗族的支援,宇文氏一族害怕惹上殺身之禍,反而將高祖皇帝除族,唯一支援追隨他的只有親妹子寧陽長公主和親弟弟初代的高陽王。

初代的高陽王幫著高祖皇帝征戰天下,而這位寧陽長公主雖然不能上戰場殺敵,卻也為高祖皇帝做了不少事,招兵買馬,籌措軍餉銀兩,與當時的各大豪強談判交鋒,真是巾幗不讓鬚眉。當年高祖皇帝逐鹿天下的野心沒有胎死腹中,多少也有幾分寧陽長公主的功勞。

而梁淑妃的外祖父又是誰呢,當年高祖皇帝的王皇后是個二婚,在被高祖皇帝搶了之前跟前夫生有一子,此子後來流離。到太宗皇帝登基後,從當時已經是王太后的親孃口裡聽到自己還有這麼一個異父的兄長,又見母后常常思念這個長子,於是讓人去尋回了這個兄長,賜榮華富貴,封為安邑侯。安邑侯的女兒嫁給了寧陽長公主的孫子,然後生了梁淑妃。

所以梁淑妃的家世背景是一個複雜的親上加親,這樣家世下的梁淑妃生下的宇文,自然也不會讓人小看。而梁淑妃,更是先帝有子的宮妃裡除了崔太后之外唯一還活著的太妃,在宇文就藩後,被接到了藩地侍奉。先帝的後宮複雜,她能在崔太后眼皮底下活這麼長命,最後還能在兒子身邊頤養天年,也是位了不得的人物,至少智商是不會差的。

至於宇文,母妃出身雖然不好,但耐不住白賢妃是先帝最心愛的女人,宇文自然也變成了先帝最心愛的兒子。在白賢妃去世後,先帝寵溺縱容他都是出了名的。

五皇子宇文炯不用說了,崔太后的兒子,先帝唯一的嫡皇子,想讓人忽視都難。

唯有這位四皇子宇文煥是個小透明,母妃出身既不好又不得寵,其小時候摔了一跤把腿給摔跛了,因此心生自卑話又少,成了這皇宮裡最不受重視的皇子,到最後封王分土的時候,也只封了一個郡王。

但這位天生自卑話少的清河王,在遇到崔家的事情的時候,卻像打了雞血一樣的積極活躍,對崔家甚是仇恨,年年彈劾崔家最多的不是言官也不是宇文的人,是這位清河王。小到崔家打死一個婢女,大到崔家禍亂朝堂,什麼話都敢在

《帝妃嬌線上閱讀》 第76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