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部分 (第1/4頁)

漂亮格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時我想,在白天單調的大街上,怎麼想得到會岔出一條小街,小街裡邊又隱藏著這麼一個令人發休的大空問?

伊拉克的社會結構也會是這樣的吧,各種各樣夜間的歌聲,地下的通道,隔代的收藏,奇怪的熱鬧,一定也都以自己的方式深潛著,誰也不敢說看透了這個地方。

今後中國人會以什麼方式出現在這個地方,也有多種可能。日前訓倒中國商船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經停泊在幼發拉底河河口,我特地到那個河口去了,一個先進的灌溉發電系統,正好是中國建造的,由於戰爭而朱能付款,幾億美元的債,留幾個人守著。有一天一對年輕的中國夫妻在街上攔住了我們的車隊,熱情邀請我們到他們家吃飯,他們是被另外一家公司派來‘守債”的。等國際制裁解除之後,對於伊拉克石油資源的竟爭,很多中國公司不想袖手旁觀。因此,說不定哪一天,會有不少中國人出現在巴格達街頭。

但今大,我們還是為離開而高興。因為這意味著我們被封存的手機可以發還,海事衛星可以堂而皇之地開通,也意味著終於可以擺脫天天千百遍映現在眼前的同一個人的相片,擺脫車前車後無數乞討的小手。只是幾位女士有點發愁,因為我們即將進人的伊朗對女人在公共場所遮蓋頭臉的要求,比伊拉克嚴格得多,而我們這幾位女子,恰恰必須在公共場所拋頭露面地工作。

我們行駛在從巴格達去伊朗的沙漠公路上,心裡明白,這裡在兩伊戰爭中是激烈的戰場。戰爭已經結束,但戒備依然森嚴。八年的兩伊戰爭兩方面都損失慘重,僅伊拉克,隨意看到一個紀念碑就悼念五萬烈士,這樣的紀念碑全國有幾個?全國的總人口又是多少?

邊關到了。兩伊的邊關之間倒沒有什麼隔離帶,這與我們從約旦到伊拉克的那段路有很大的差別。兩國邊關都豎起一幅巨大的元首像,作為國家標誌,居高臨下地注視著對方的土地。由於都想“寸土必爭,; ,因此兩幅畫像靠得很近,變成了四目相對。

這個情景很有趣味。一個是白色的大鬍子,一個是黑色的小鬍子,兩人都不笑,光靠眼晴做文章,一動不動地瞪著對方。全世界都看著他們打了很多年架,沒想到他們在這裡臉貼臉地親近著。從黃昏到月夜,這兒不會有其他.人跡,氣溫又低,只有這兩個上了年紀的男人,誰吐口熱氣都呵得著對方。

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九日,從伊拉充赴伊胡,夜宿巴赫塔蘭Res 目at 或支虧官

翻開伊朗史

按照我們的心意.一進伊朗應該直奔首都德黑蘭,然後再以德黑蘭為基點,一天天向四周輻射。這是想盡量減少住宿地點,因為每次改住一個地方都要把那麼多裝置行李從車上搬上搬下,真是勞累。按照這一路的治安情況,哪怕把車停在旅館的車庫裡,如果不把裝置行李卸下,也難免被撬竊。

昨天,過關耽擱到傍晚,按當地人的說法,從邊境到德黑蘭行車需要九小時,其中又有大量山路。盤算再三,只能在巴赫塔蘭住一夜,今天起一個大早出發,把早餐安排在半路上。開了兩個多小時後,肚子確實餓了,見有一個小城就停下吃早餐,這個刁、城叫哈馬丹(H 柳adan )。在吃早餐時與當地人閒聊,竟然發現這個偶然撞上的小城,也有一些古蹟可看。算算今天趕路的時間還比較寬鬆,那初頂便看看吧,權當為深人伊朗作一個適應性的準備。這也是被伊拉克的教胡l 嚇怕了:毫無準備地一頭扎到“巴比倫古城”,沮喪得連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伊朗總該好一點吧?

第一個古蹟就在城裡,一個古城發掘現場,近旁有一個展示廳。我們問了下作人員一些間題,工作人員覺得比較專業,立即請出一位戴眼鏡的瘦瘦學者,自我介紹叫瑞吉巴倫(M ,凡Ranjbarall ) ,考古工作者。經他簡單一說,我立即嚴肅起來,難道,我們這次偶爾停留,真的停在那麼重要的地方?

他說,這是五年前才發現的米底(Modea )王國的首都。我想)七這句話就會使,切伊朗史的研究者激動起來。米底是伊朗人建立的第一個王國,這個王國統一了伊朗的各個部落,消滅了殘暴的亞述帝國,而白己又在公元前六世紀中期滅亡。對於這個王國,人們瞭解側良少,只有在巴比倫發現的“楔形文字”中有一些記載,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也曾提到,但都是間接的。我們只是粗略知道,米底人原是目匕方的遊牧民族,向南發展,在一個叫黑克瑪塔納(Hegmataneh )的地方建都。據記載這是一個四方交會的山谷,又有雪山消融的水流可供灌溉。誰能想到,我

《千年一嘆壎曲演奏》 第1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