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1/4頁)
不言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漢武帝接連派出好幾支遠征大軍去討伐匈奴,最後迫使匈奴各部落或者歸順,或者逃往沙漠地區。實際上,正是中國人的勝利,引起了向西民族大遷徙、最終衝擊羅馬帝國、導致其崩潰的連鎖反應。中國人大破匈奴後,派了一個外交使團前往張賽報告中提到的西域各國。有兩個從前留下的希臘王國賈爾乾和粟特,大概自恃自己與中國之間遠隔一個帕米爾大高原,頗為安全,故大膽地辱罵了中國使者。但是,中國軍隊其軍事威力驚人,竟翻越帕米爾高原,迫使它們降服漢皇帝。這樣,漢帝國以一個巨大的楔形物插過中亞,最後於公元1世紀,與大月氏人在印度西北部組織的貴霜帝國建立了聯絡。
這時,貿易緊跟在勝利的中國旗幟之後。商路的安全有了保證,人們的需求也隨著外交使團的活動而大為發展。各國使團出訪時,根據當時的風俗,攜帶本國特有的物產作為禮品。這些官方交流促成了新的習慣和慾望,為私人經商開啟了通路。對於中國絲織品來說,情況尤其如此。中國絲織品是各地最為需要的,至少佔中國出口商品的90%;剩下的10 %包括肉桂、大黃和優質鐵。作為回報,中國也得到了各種物產,如:來自中亞的毛皮、毛織品、玉和牲畜,來自波羅的海的流浪,來自羅馬諸行省的玻璃、珊瑚、珍珠、亞麻布、羊毛織品和黃金,其中黃金佔首位。
這些貨物由商隊沿著著名的“絲綢之路”來回運送。“絲綢之路”的主線自中國西北部的長安(西安)開始,向西經河西走廊至塔里木盆地,分為兩道,一條道沿盆地的北部邊緣,一條道沿盆地的南部邊緣,繞過盆地,然後西逾帕米爾高原,穿過位於俄國土耳其斯坦的撒馬爾罕和梅爾夫,再繞過裡海南端王位於現代伊拉克境內的塞琉西亞,由此繼續西進,至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的羅馬邊境
儘管有了絲綢之路,但羅馬帝國和中國漢朝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商業往來。羅馬商人未能經由陸路直接去中國,中國人也未能取道陸路直接到羅馬。它們之間的商業往來全靠各種中間人,尤其是靠帕提亞(即今日伊朗)的中間人。中國人和羅馬人對建立直接的聯絡都很關心,但是,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帕提亞人對阻止這一聯絡的建立也同樣很關心。這可由中國使者甘英的經歷得到說明。公元所年,中國遣甘英出使大秦即羅馬帝國。當他到達波斯灣時,據中國官方記載說,那裡的帕提亞人告訴他:
大海煙波渺茫,浩瀚無邊。順風時,渡海可能三個月就夠了,但是,碰上逆風的話,也許得費時二年。所以,那些出航的人,都在船上備足三年的糧食。在海上還易患思家病,有些人就因此送掉了性命。”甘英聽說這話,停了下來。
帕提亞人不僅誇張取道海路的種種危險,而且也不提前往敘利亞還有更為直接的陸路可走,就這樣,把那位使者哄騙了回去。從中國的官方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的中國人已意識到這一情況;記載中說,羅馬人“一直渴望派使者到中國來,但安息人‘ 帕提亞人’ 想用中國的絲織品和他們做買賣,因此,就切斷了羅馬人前往中國的交通”。羅馬人對此進行了報復,為了將牟取暴利的帕提亞中間商排除在外,他們積極開展和印度的直接的海上貿易。於是,愈來愈多的商隊不再取道西去的絲綢之路,而是向南經過和田前往印度西北部諸港口。候在那裡的“羅馬”商人接到貨物後,在季風的幫助下,將它們迅速地運過印度洋,至紅海諸港口卸貨。
這一貿易其規模之大,竟使羅馬歷史學家阿米阿努斯·馬爾切利努斯宣稱:“昔日僅限於貴族使用的絲織品,現已不加區別地擴大流傳到社會各等級手中,甚至包括最低的等級。”無疑,這話言過其實了;實際情況是,許多身居要職的羅馬人見到大量黃金因支付受人歡迎的中國絲織品而東流,大為驚恐。
公元二世紀以後,隨著羅馬帝國和中國社會動亂迭起,這一繁盛的貿易漸漸衰弱;不過,並沒有完全枯萎。中國仍在生產絲織品;絲綢之路沿途的那些沙漠中的綠洲城市仍在竭盡全力地維持它們曾藉以致富的貿易西方消費者的需求仍沒有得到充分滿足。甚至在5世紀羅馬陷入蠻族之手以後,君士坦丁堡,也就是拜占庭,依然如同一個偉大的帝國首都一般,需求看慣常的各種奢侈品。據說,公元401年,為年幼的皇帝狄奧多西二世舉行基督教洗禮時,“整個城市[君士坦丁堡]被籠罩在花環之下,到處都用絲綢、金光燦燦的寶石和各種各樣的飾物裝扮起來,其裝飾之華麗,無人能加以描繪”。
不過,羅馬政權的衰微使中間人牟取暴利這一多年老問題更為突出。3世紀時,阿比
《全球通史電子書免費下載》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