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頁 (第1/1頁)
月下簫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這是‐‐貢品登記的目錄?怎麼會讓你寫這個?&rdo;胤祥看了半天,才艱難的分辨出我寫的字,也難為他了,簡體字和繁體字的差異,說大不大,說小卻也不小,竟然這樣也能看個大概。&ldo;本來是不歸我管的,不過昨兒什麼人進了幾件古董,皇上看了心裡喜歡,要隨身帶著把玩,又說這次的玩意留下的都好,叫不必交到內務府去,只叫我登記了再給李諳達收起來就是了。&rdo;我說,不知是不是這幾天吃的太少,營養跟不上,站著和他說了這幾句話,被風細細的一吹,人竟然有些搖搖晃晃的。卷三 有些事情,在後來回想起來,不能不感慨,好象真的是冥冥中自有註定一般,偶然的巧合,往往會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那天胤祥幫我重新抄好了那份貢品目錄,不過康熙想起來要看的時候,已經是四月份,返回京城的路上了。這次御駕沒有直接返回京城,而是取道江寧,謁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清朝卻是取明朝而代之的,所以當我聽說康熙要去祭拜時,心裡非常的疑惑。正式謁明孝陵的日子,隨扈的皇子、大小官員一律隨行,康熙三跪九叩,規模和儀式應該一點也不比謁清孝陵差,我混在人群中,一路走著,卻被一塊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只有四個字,跟在康熙身邊這幾年,對康熙的字再熟悉不過,&ldo;治隆唐宋&rdo;這四個大字,分明是康熙的御筆,我想,大概是說朱元璋的治國方略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朱元璋的治國方略是不是超過了唐太宗和宋太祖,我實在是不知道,不過他大殺功臣的做法,卻比宋太祖有過之而無不及,而且明朝在歷史上,也絕對不是什麼強盛的時代,自然,站在這四個大字之前,我未免有些好笑,不明白康熙究竟尊重和推崇朱元璋的哪一點,以一個皇帝而言,只怕康熙做的更好一些不是嗎?這個疑惑,幾乎是直到離開明孝陵時,才得以解開。從明孝陵出來時,外面已經聚集了許多的百姓和士子,沒有官員的統一指揮,卻跪在地上山呼萬歲,我幾乎忍不住要拍有拍自己的腦袋了,竟忘記了江南一直是反清復明各種活動的根據地,謁明孝陵只是一件小事,不過透過他傳達出的意思卻是深遠的,難怪後人要說康熙有雄才大略了,他這招籠絡民心的政治秀,遠比八旗的鐵蹄來得更有效也更輕易。看來,所謂的帝王之道,真的不是表面上看起來的那麼簡單。離開江寧後,依舊是走水路,雖然康熙沿途要視察河工,不過比起在岸上的日子,水上的日子顯然更清閒些。於是這日,康熙看了會子書之後抬頭,對站在一旁的我說:&ldo;婉然,拿你先前記的貢品目錄來朕看。&rdo;我應了一聲,連忙回艙裡取。卻在返回的路上,遲疑了起來,當初求十三阿哥寫的時候,是因為身邊實在沒有能替代的人,當時也是存在僥倖的心理,想著康熙未必就會看這個,所以沒有仔細推敲,不過現在想想,卻總覺得有些不妥,至於究竟是那裡不妥呢?一時卻也說不清。就是這略微遲疑的功夫,李德全已自前面過來,看到我便說:&ldo;婉然,快點,皇上等著呢。&rdo;有些忐忑的呈上了貢品目錄,看著康熙接過來翻開,覺得心跳都似乎不那麼正常了,小心的瞧著臉色,倒也和平常一般,卻也不敢就掉以輕心了,直到康熙看到最後一頁,又輕輕合上,我才在心裡長出了口氣。不過康熙卻沒有急著放下那份目錄,反而是一手拿著,一邊吩咐李德全,&ldo;那兩隻成窯把碗收在哪裡了,取來,晚膳上用。&rdo;李德全急忙退出去吩咐人找,這當口,只有我一個人在御前,雖然當差的日子久了,早已不似最初的緊張,不過今天不知為什麼,總是覺得不那麼得勁。不過,康熙卻沒說什麼,待到李德全回來時,輕輕的將目錄的小冊子往書桌上一放,隨手又拿了一本書,慢慢的細翻起來。四周的空氣重又恢復為寧靜,只有伺候茶水的宮女不時的上前換上熱茶,卻安靜輕巧的連一絲聲音也沒有。不知過了多久,康熙不緊不慢的喝了口茶之後,才忽然說:&ldo;婉然,你進宮幾年了?&rdo;&ldo;回皇上,四年了。&rdo;我一激靈,趕緊回話。&ldo;想家嗎?&rdo;康熙放下書,似乎很有興致的看著我,又問了一個問題。
《恍然如夢英語》 第141頁(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