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穿山派 (第1/2頁)
饕餮居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崖本該去啟出徐仙令的遺寶,但現在之所以這麼悠閒,是因為他從藏寶圖上發現那位先天武者的洞府就位於宛城附近。
宛城是荊州南陽郡的郡治,就在襄陽北邊,大概僅僅隔著數萬裡之遙。以這個世界的地域來說,已經非常近了,也就是臨近城市間的一個傳送,就能到達。
襄陽是白崖前往秦國的最後一個遊覽點,既然要順著這條線路遊覽楚境,他自然就不用著急去取遺寶了。
反正地圖和洞府鑰匙都在他手裡,東西放在那裡也不會跑了。
其實,在孟方剛將藏寶圖交給他的時候,他挺奇怪徐逸宗門的武者為什麼沒有接收那位先天武者的遺寶,後來聽孟方這個老江湖解釋了一遍才理解了。
跟胡三娘這個獨行客不同,孟方雖然也是綠林出身,但畢竟在巴東郡做了很長時間的瓢把子,對於徐仙令的傳聞更加清楚。
有關徐逸當年退隱的傳聞很多,但孟方卻從祖輩口中得知其中有兩個傳聞是真的。
第一個傳聞是徐逸當年之所以在鼎盛時期退隱,確實是受到了中原仙武宗門的聯合逼迫。
第二個真實的傳聞是徐逸退隱後,的確建立了一個組織,稱為“穿山教”,把組織成員比喻成穿山甲。
眾所周知,穿山甲可是一種山林益獸,能夠消滅白蟻害蟲,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偏偏這種動物的藥用價值很高,遭受了人類的濫殺,瀕臨滅絕。
徐逸這個比喻,其實是在諷刺中原的仙武宗門自詡天道維護者,卻容不下他們這些“綠林益獸”。
徐逸建立“穿山教”,本意是給一些綠林俠盜、義賊提供一個可以容身的庇護所,並給予武道上的指點和教導。
不過,隨著時間推移,這些綠林江湖客都跟徐逸有了師徒之實。
雖然徐逸生前一直反對將穿山教變成自己的宗門,但在他死後,“穿山教”依舊變成了“穿山派”,徐逸被尊為門派第一代祖師。
穿山派成立之初,跟普通的仙武宗門有很大區別。
首先是制度鬆散,門規簡陋。俠盜義賊都桀驁不馴,除了徐逸本人,他們誰都不服,不甘居於人下,所以穿山派最初沒有門主。
其二是徐逸當年並未找到什麼仙魔位境,而且這幫綠林俠盜、義賊居無定所,幾年也碰不到一起,所以穿山派最初還沒有駐地。
一沒有門主,二沒有駐地,這穿山派的境況可想而知。或許徐逸當年就料到了這些,所以才一直反對將這個互助型的組織變成門派。
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之外的是,穿山派居然真的頑強生存了下來,傳承至今日已有將近六百年。
這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因素就在於徐仙令!
徐仙令本是徐逸當年用於任務僱傭的身份令牌,他去世後被幾個最為親近的綠林武者給收藏了。這幾個人得他指點最多,是事實意義上的徒弟,傳承了他的武道和精神。
雖然穿山派最初組織鬆散,絕大部分成員都不聽號令,並且行蹤難覓。但這幾個人卻始終不願徐逸的武道失傳於後世,故而就用徐仙令作為傳承媒介,每隔一段時間就到江湖上找尋弟子。
他們不僅利用徐仙令留下了徐逸的傳承,而且等他們的弟子出道後,經常還會聚到一起,彼此交流切磋。
後來這項行為就變成了穿山派每一代門主的選拔過程,既能印證武道,也能擴充和拓展徐逸和穿山派其他先輩的武道傳承。
現今的穿山派弟子依舊行蹤難覓,但傳聞他們有了一個隱秘的門派駐地,也有了嚴謹的門規制度,跟普通中小型的仙武宗門已經沒有不同了。
不過,穿山派依然保留了兩個傳統,其一是繼續利用徐仙令從綠林武者當中挑選武徒和弟子。只是這時候的徐仙令,差不多都是新打造的。
其二是除了自願遵守穿山派門規的武徒和弟子,其他不願被門派束縛的綠林武者,都可以在藝成後脫離門派。
只是從此以後,他們就不許再提起穿山派。他們在江湖上的所作所為,穿山派既不干涉,也不出頭。
穿山派這種極富個人色彩的傳統,就是徐仙令遺寶沒有被穿山派弟子取走的原因。
因為除了它那個不知生死的原主人,誰都不知道這裡面有遺寶,也不知道遺寶的所在地點。
說起來荒謬之極,但這就是穿山派的傳統,也是長久以來,綠林俠盜們的作風!
……
遷陵一帶地處山區,是個小山城,連同周邊軍城也不
《仙武道紀小說免費全文閱讀》 第四十六章 穿山派(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