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章: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第1/2頁)
一景之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士奇並不想說話,但皇帝問了頭上,也不好不說點什麼,對於皇帝遷都之事,他心知肚明,皇帝對此事早已有了主意,只是礙於自己剛剛登基不久,根基尚未鞏固,才不敢立即實施而已,否則,為什麼會大量收斂國庫,還將北方的大量物資運輸到了南京!“
只是,眼下朱高熾登基不過數月,朝中局勢尚未徹底穩固,加上成祖皇帝在位時,下南洋,北伐蒙古,修《永樂大典》,遷都北京,一系列的大手筆,耗費人力、物力,百姓多有怨言,民心思定,此時若行遷都之舉,與國家,與百姓多有不利,所以他並不同意遷都南京。
細細想了一番後,楊士奇開口說道:“黃大人所言極為道理,遷都茲事體大,不可兒戲,陛下剛剛登基,朝中局勢尚未穩固,百姓思安居樂業,此時若遷都,少不了耗費人力物力,怕是引起民心不穩啊?“
朱高熾閃爍的目光,閃過了一絲黯然之色,沉吟了一會兒,嘆了口氣道:“朕便是擔心,一旦朕下旨遷都南京,滿朝文武百官,北京的百姓多有怨言,尤其是在此定居多年的百官,他們不會接受,會引起更大的搔亂,所以朕才左右為難,遲遲沒做出遷都的決定,只想等時機成熟後,再行此舉?為此,朕先後停止寶船下西洋,停止了皇家的採辦珠寶、撤兵安南,便是為遷都做些準備,如今朕登基已有數月,百姓休養生息,我大朝進入了一個穩定、強盛的時期,朕以為遷都之舉可行?“
暖閣因為朱高熾的這番話,變得沉靜了下來,眾人誰也沒說話。
半響,楊榮道:“陛下所言,也並無道理,遷都雖是大事,但我大明君臣上下齊心,遷都也不無不可?”說到這兒,楊榮看了一眼朱高熾,見他正凝神細聽,接著道:“微臣只是擔心,滿朝文武百官在北京的官職不少,軍中武將多是當年的追隨的成祖皇帝的將士,他們的根基在北京,未必肯回去?”
朱高熾點了點頭,道:“楊愛卿所言極是啊,朕便是擔心這裡,方才有所顧忌?“
一直未說話的楊博呵呵一笑,道:“依我看,陛下多慮了,南京彙集四方雲華,作為都城,並不比北京差,再者經tai祖皇帝多年的營建,早已超過北京城,再者,靖難後,永樂皇帝在南京登基多年,當年追隨靖難的武將也多在南京有家室,地產,陛下遷都他們未必不肯答應,微臣倒是覺得,陛下可以先試探一下群臣的反應,在做定奪?“
朱高熾雙眼一亮,盯著楊博道:“如何試探?“
楊博捻著長鬚呵呵一笑,道:“其實很簡單,太子在南京,陛下可以下旨讓去祭拜tai祖皇陵,然後著手河運,待朝廷局面穩定,陛下可以學宣佈將去巡視南京,以此看看朝中文武百官的反應!”
對於遷都南京,朱高熾勢在必行,只是礙於局勢,加上他也沒父親的那般鐵腕手段,不免有些顧忌和擔心,楊博的一番話, 無疑是說到了他的心坎上了,略一沉吟,道:“這個法子不錯,朕不知群臣的態度,群臣也不知朕意,一番試探,也許對遷都更加有利!楊愛卿之言,深合朕意,此事就這麼辦?”
君臣又將試探的一番細節細細斟酌了一番,這一番斟酌,已經是落日黃昏了,朱高熾才擺手讓眾人退了去。
處理了一天的政務,朱高熾微微有些倦意,看了看窗外的天色,見夕陽一片,早已將皇城的上空染成一片鮮紅。
^^^^^^^^^^^^^^^^^^^^^^^^^^^^^^^^
朱高熾重重的吐了一口,低聲道:“擺駕去慈寧宮!”
太監海濤尖著桑喊了聲:“皇上擺駕慈寧宮!“早已有兩個太監躬著身子走了進來,攙扶著朱高熾。
朱高熾艱難的站了起來,跌跌撞撞的走了幾步,忽然想了什麼,扭過頭來對著海濤道:“讓人再送一顆還春丹來!“
“皇上,這還春丹一共只有二十粒,陛下這些時日,一日兩顆,還有最後一顆丹藥了?“海濤弓著身子道。
“這麼快?“朱高熾皺著眉頭嘀咕了聲:”你派人去一趟樂安州,讓漢王務必再給朕進貢三十顆丹藥!“
“奴才明白!“海濤弓著身子應了聲,望著朱高熾遠去的背影,輕輕一嘆:”皇上也太不愛惜身子了,那丹藥是漢王所獻,漢王什麼心思,世人皆知,唯獨陛下不知啊?“
“海公,陛下如此好nv色,這身子骨只怕——?”跟在海濤身邊的一個白面無鬚的中年太監,見皇帝走遠了,偌大的暖閣裡再沒旁人,才低聲說了句。
“是啊,皇帝身子本就體弱多病,比不上漢王
《逍遙江山是什麼小說》 152章:傳世之孫,永世其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