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部分 (第1/4頁)
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鎏ㄍ搴O吭薟還ヌǖ某信擔�捕及��蘇嬤康納埔狻⑸了缸胖腔鄣墓獾悖�攀悼曬┤魏我晃桓涸鶉蔚拿攔��渭搖⒄鉸約已諏鄙釧擠�賦た肌�
比姆與左右助手交頭耳語幾句,然後,用一句難得的幽默來稀釋表情的乾澀:非常遺憾,王大使,美國的苦酒你無法下嚥,而中國的烈性酒看來我也很難接受……
會談又陷僵局。
結果並沒有出乎意料。中國和美國雖然都在談論“和平”,但中國要的是臺灣迴歸祖國懷抱、兩岸逐步走向統一的“和平”。美國要的是讓中國永遠保持分裂狀態的“和平”。終極目標原本不同,行動起來豈能不南轅北轍。
最後,雙方繼續在唯一的問題上沒有分歧地達成了協議:三天後再談。
以後的會談幾乎就是“原版”的複製品,每回,王炳南和比姆都是在互相提防和壓抑的氣氛下,你談你的,我說我的,無興而來,不歡而散。中美會談像一塊推不動的巨石,毫無進展。
明知談不攏,何必白費唾沫耽誤功夫?國際談判桌上,憤起退場拍案罷談拂袖而去的事例是屢見不鮮的。然而,中美會談卻照舊一次次進行、一版版複製,瀝瀝拉拉拖泥帶水地一談就是15年,據說,這一奇特罕見反常古怪的歷史現象,引起了諸多現代歷史學家的興趣。
1979年,中國退休副外長王炳南飛越太平洋,首次訪問美國。20多年前轟動世界的中美大使級會談中的三位對手約翰遜、比姆和卡伯特也已退休,在安享晚年中撰寫自己的回憶錄,他們像久別重逢的老朋友一樣接待了王炳南。當王炳南同他們緊緊握手,微笑著互相審視對方的變化時,都抑制不住激動和興奮。賓主觥籌交錯,往事栩栩,宛若昨日,誰曾想到,昔日談判桌上唇舌交鋒的對手,今日會像故友一樣在宴會桌上談笑風生。四位經歷了中美關係史上一場特殊的談判和鬥爭,這一切在歷史的長河中雖已成過去,使人有“逝者如斯夫”之嘆,但無論王炳南,還是美方的三位,以及整個美國外交界,都頗為一致地認為,中美能夠建交,跨入發展關係的新的歷史階段,同過去的中美大使級會談及其所起的作用是分不開的。給一場勞而無功的馬拉松談判下一個“功莫大焉”的結論,其中豐富的內涵,確實值得史學家們去潛心研究一陣了。
王炳南生前回憶:中美大使級會談使中美兩個大國在互不承認的對立情況下,有了一個溝通和聯絡的渠道。兩國互不承認,卻有會談關係;沒有外交關係,卻又派出大使進行長期會談;雙方還可以達成某種協議,創造了協議上你講你的、我講我的新寫法。從某種意義上說,大使級會談就是中美在當時特定歷史條件下的兩國關係,甚至比有外交關係的國家在某些方面聯絡得更多。因此,兩國雖然隔絕,卻是互相瞭解底細的,這就是中美大使級會談15年的意義所在。最終,我們在會談中一再重複的關於在臺灣問題上中國政府的立場,得到美國政府的承認。儘管這個問題現在仍然是中美關係發展的障礙,儘管美國政府還在這個問題上枝節橫生,但歷史的潮流畢竟滾滾向前,一個新的時代到來了,歷史證明,這是無可阻擋的。
美國史學家的多篇論著,基本上贊同王炳南的看法,當然,站在美國的角度,也有許多新鮮觀點補充,例如,普遍認為:中美不論談出了什麼,而正在進行會談這件事情本身,對企圖不顧一切發動軍事冒險的蔣介石有一種制約作用,這種作用在1958年和1962年臺灣海峽緊張危機時表現得尤為明顯。中美恢復和保持接觸,臺灣便不敢輕舉妄動,從而有效扼制了可能導致世界大戰發生的誘因。很多文章引用了美國第三任談判代表卡伯特對王炳南說過的話:“如果蔣介石想不負責任地行動(針對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我們兩家(中美)就聯合起來制止他。”
據說,臺灣一些情報高官在美國曾調閱了中美大使級會談的整個記錄卷宗,他們承認,中共代表始終是堅持了原則的。
我曾設身處地想,臺灣看到了卡伯特的講話,瞭解了老美的內心想法後,又當作何想?
3
9月29日清晨, 東方的第一線曙色剛剛爬上窗臺,蔣介石便和衣而起,來到陽臺上,呼吸一下新鮮的空氣。他一向起居有矩,作息循時,唯今日破例,晨起得格外早。
今天的日程已經排定,他將召開一個規模很大約記者招待會。他喜歡在傳媒上曝光亮相,作記者們捕捉的焦點。但,採用記者招待會這種方式卻並不多用。可見,今天的事情很是重要,他有許多想法要講,並希望全世界都能夠聽到。
《823炮戰傷亡人數》 第8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