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 (第1/4頁)
知恩報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區的困擾。
日軍一直把一○五平射炮標定在國軍的火車上,所以火車在進入射程之前要先燒火,把蒸汽燒足後再用最高的速度透過,稱為闖關,從東向西來的火車很容易透過,只要在射程內快速透過即可,所以闖關車從來沒有出過毛病。
有一次,湯恩伯軍隊賣渡,從他那一區來了一批人,竟然帶了12個地雷,預備炸掉蔣緯國他們的隧道,幸好被蔣緯國偵破,才沒有釀成大禍。他在各處都布有眼線,甚至在河的另一邊,所以他們還沒有過河前,他就已經接到訊息了,並且判定他們還會再來,於是就派一個班在那兒守著,給他們來個甕中捉鱉。如果這些地雷在隧道中爆炸,就會有好幾天無法通車子了。
當時日軍有一個構想,預備兵分兩路圍攻重慶,一路從湯恩伯戰區壓迫過來,蔣緯國判斷日軍知道要拿下重慶並不容易,因為日本空軍已大大損耗,而且日軍要把空軍主力放在太平洋戰區,所以在大陸本土作戰的日軍航空隊很是乏力;而中美混合空軍編練成功,中方軍力大大增加。基於此,日軍就改從地面壓迫中國空軍基地,使空軍基地逐步後退,希圖將中國的空軍基地壓迫到第二線,對他們的地面作戰就有利了。。 最好的txt下載網
從蔣緯國回溯辛棄疾(8)
當日軍到達陝川、靈寶,快要到達潼關時,蔣緯國這一個營就奉命調預備隊連去守十二支河。那時的軍裝是以粗布製成,經緯之間又不密,子彈袋也是以布做成,像個網子,如果沒有子彈夾,子彈就漏出來,蔣緯國就發明把舊軍裝用三層疊起來,做成彈袋,彌補原有之彈袋。士兵常常上身*,扛著步槍與大刀在十二支河佈防,日軍不敢輕易靠近。
日軍戰車第三師駐防該地,想打下潼關,不過潼關的地形無法讓戰車作戰,只有河邊才適合,所以蔣緯國就在河邊設立反戰車設施。他的部隊每個士兵都受過戰車肉搏戰的訓練,他們把步槍插在戰車履帶裡面,讓履帶斷掉,然後再用急速手榴彈(又名摩洛托夫雞尾酒,也就是將酒瓶裝滿汽油,並放進白磷或黃磷,當磷接觸空氣時會自動燃燒)丟進戰車透氣孔,等汽油流下去之後,白磷或黃磷接觸空氣就會燃燒,戰車自然也會燃燒起來,引擎一旦著火,戰車也就毀了。
春秋時,齊威王要和齊國大將田忌賽馬,田忌的謀士孫臏授予奇計。就是用下馬對齊威王的上馬,用上馬對齊威王的中馬,用中馬對齊威王的下馬,結果是田忌的下馬慘敗,不過上馬和中馬皆贏。此種競賽策略,屬於運籌學中的博弈論,但不論怎樣的精通運籌學,上馬和中馬也需相當的實力,如果上馬且在對方下馬之下,那任何神機妙算也是枉然。所以,戰術的精勤訓練,乃是戰爭中最基礎的部分,不可等閒視之。張發奎說:“我參加了淞滬、武漢、桂柳會戰。可以說,在戰略上這三次會戰都是成功的,我們以空間換取了時間;但在戰術上,我們失敗了。講句真話,我們從未取得一次勝利,只是延宕了敵人的前進,還多次重創敵軍……我們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以空間換取時間”。(《張發奎口述自傳》)從這個角度來看蔣緯國的戰術體系構建,一絲不苟,從腳底下做起,絲毫不予假借,確乎是用心良苦。因為他意識到,在這一層面上,沒有絲毫投機取巧的僥倖和可能。
幕僚的學養準備與超越的眼光
蔣緯國認為,戰略牽涉三個因素,力,力量;空,空間;時,時間。戰略考量必須有通盤計劃,在時間方面是傳承的,在空間方面是全面的,幕僚作業要訂出主計劃與副計劃,或備用計劃,再召集有關人員修正計劃。除了研究事情本身的對錯與好壞之外,還要研究事情的可行性,第二步就是策劃遠端計劃,這並不是以時間為限,而是以敵人的能力為研判標準。
在戰略上,力、空、時三要素需要配合,戰鬥講究力;戰術講究空;戰略則講究時,時效若失去,費盡移山心力都難以挽回。
蔣緯國的所有各時期學習筆記都很整齊,他到空軍教授戰術課程時,人家看了都不敢相信是他寫的,因為那些東西就像是鉛印的一樣。
胡宗南手下有許多留學歸來的軍官,但他用人有一個很不好的習性,不論什麼人,他都要擺上一段時間,說是要看看這人有無耐性。蔣緯國認為這是很不科學的做法,站在人力學的立場來說,應該適才適任,有效運用人力,使得展其長才。胡宗南習慣把幹部閒置三年,如果幹部耐不住,他也不會挽留,結果任由人才流失。真正有才幹的人尤其是奇才,是不會空等的。而那些毫無作為的願等待兩三年的人,往往只是庸才而已。書 包
《烽火智慧機頂盒刷機包下載》 第3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