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盾牌 (第1/2頁)
老白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除了馬匹外,此戰繳獲了兩副雙插與三把馬刀,是楊河比較關切的。
這兩副弓其實還是小稍弓,不過保養得不錯,楊河拉了拉,弓身弓弦都維護得很好,使弓力一直維持著。
韓大俠在旁讚道:“一副五力弓,一副七力弓,弓身烘焙得宜,都是好弓。”
他看著楊河手上的弓箭,眼中頗有渴望之色。
楊河點頭,明時計算弓力除了上中下外,還多以“個力”計算,和以前的石鬥有所區別。
“蓋弓箭力量,欲其相稱。古者弓以石量力,今之弓以個量力,九斤四兩為之一個力,十個力為之一石……”
——明,李呈芬《射術》
若按換算,明時一斤約有後世的1.3磅,一個力差不多就是12磅,一石弓就是120磅,約為後世110斤拉力。
這比中力弓強些,但未達到清軍的十力弓標準,因為他們一個“力”,也叫“勁”,按十明斤計算。
繳獲的這兩張弓,一副弓力八十磅,有七個弓力,一副六十磅,有五個弓力,同樣很不錯。
他玩弄一會,將那副五力弓雙插掛在馬鞍的右前方,當成自己馬弓使用,然後將那副七力弓雙插遞給楊大臣:“大臣,這副七力弓給你,你那副弓給老韓。”
楊大臣高興的接過:“謝少爺。”
他愛不釋手的玩弄,一邊裂著嘴:“現在少爺有了馬,又再配上弓,嘿嘿……俺老楊也換張硬弓耍耍……”
韓大俠接過楊大臣換下的弓壺箭囊,同樣心中高興,他看出來了,這把弓的基礎很好,只是養護不當變成現在這個樣子,若火焙得宜,還可以恢復原來弓力,只是現在沒條件罷了。
看二人高興樣子,楊河微微一笑,現在自己與楊大臣都有硬弓,自己還有馬弓,戰鬥力劇增。
楊大臣換下的那副五十磅弓給韓大俠,己方再增加一位弓箭手,伍中再添戰力。
韓大俠喜滋滋的玩弄弓箭,眾青壯在旁看得羨慕,不過他們沒人會使用弓箭,雙插給他們也沒用。
楊河又看那幾把馬刀,他抽出一把馬刀看了看,整把刀長約一米,呈現一種帶弧度的彎刀形,刀身以精鐵打造,刀刃處還包了鋼,算是精良。不過整體分量很輕,刀刃也不寬,看起來較為輕靈。
果然是馬刀,只適合馬戰,他三把刀都抽出來看,整體大同小異,而且都開了刃,看來這幾個馬賊都是積年老匪。
一般老兵才使用開了刃的馬刀,畢竟馬上用刀不是件容易的事,用得不好,就很容易傷到自己與胯下馬匹。
特別一些新手容易用力過猛,讓馬刀卡在敵人肉中拔不出來,所以資深老兵才用開了刃的馬刀,藉助馬力在經過的人身上拖出長長的口子,而不是揮砍。
當然,面對身披重甲的對手,這種輕靈的馬刀就沒用了,必須換成厚背馬刀,而且只能砍,不能劃。
楊河掛了一把馬刀在馬鞍的左前方,他的斬馬刀其實也可當馬刀用,但在馬上使用還是略顯沉重了些,不若使用專業的馬刀,待可能遇到身披鐵甲的敵人再說。
別的兩把馬刀他不動,也不打算分配給伍中各人,用這種輕靈的馬刀在地上搏戰,還不如使用普通的腰刀。
他還看了那把繳獲的腰刀,從匪徒刀盾手處所得,跟從兵痞手中繳獲的那三把腰刀差不了多少,一戰下來,上面都有明顯的豁口,需要用磨刀石磨過。
最後那三杆長矛,仿軍中制式,長有一丈,矛頭形如鴨嘴,一般的熟鐵打製,楊河打算這把繳獲的腰刀給韓官兒使用,三杆長矛一樣分配下去。
眾人圍著這堆繳獲興奮議論,楊大臣還拿件紅色的披風左看右看。
說是披風,更類斗篷,上面有著帽兜,圍領處厚厚的羊毛,在這初冬時顯得頗為保暖,卻是從那頭戴藍色折上巾的馬賊處繳獲來。
他還抓頂紅纓氈帽看來看去,顯然在考慮要不要換帽子。
楊大臣其實更喜歡紅纓氈帽,但他頭上的紅笠軍帽刷有桐油,具有強大的防雨防水能力,卻是這紅纓氈帽不能比,想想還是算了。
楊河也看了看這兩頂帽子,紅纓氈帽本為宋朝軍用,流傳下來在民間比較流行,不過軍用為紅,且刷上桐油或生漆,民用為白,一般也沒有刷漆上油。
看著這堆繳獲,楊河想了想,還是讓嚴德政負責管理擔挑內中軍用器械,如刀槍棍棒之類,這些不能一直都壓在趙中舉等人身上。
嚴德政原來除教習孩童,平時還領幾個
《續南明老白牛有聲小說》 第25章 盾牌(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