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7部分 (第1/4頁)

垃圾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逐漸形成豐富的劇本庫、唱腔設計、舞臺表演程式、戲劇音樂、舞臺美術等等,皆因不斷地吸收各地方戲的精華,為我所用地引入多元文化,發展自身地取悅於當時人才得以代代傳承。所有國粹藝術今天也同樣地面臨傳統藝術傳承的課題,國畫水墨山水畫作以傳統技藝在畫作中溶入現代意象,才會從畫中體現人們生活中的美,山水繪畫*的“灕江風光”“雲霧南山”這樣的潑墨山水畫,除了吸收其他畫法包括西方油畫、水彩畫的技法外,也會刻意地畫上幾間現代民居或是高壓電線架之類,或是幾個現代裝扮的人物,無疑不在追求與今天觀眾的溝通,無一不在企盼能引起他們與畫作的“共鳴”。這其中的不斷創新,為藝術的生命力,也就是體現藝術的現代性,所有藝術門類都面臨的課題,包括盆景。

盆景藝術自漢唐至今歷時一干多年時間,也是在這樣理念的藝術傳承下,才有今天的藝術規律與內容。他意識到:傳統盆景高深的理論與高難的製作與養護,對於一般的愛好者,顯然是有些距離的,盆景自古是非有錢有閒(時間)又酷愛人不可及的。那劉曉的“藝景盆景”、山石盆景、微型盆景,還有市場上用超聲波器生霧的霧化山水盆景、上海的壁掛盆景,不正是傳統盆景藝術汲取了其它藝術文化的藝術創新形式。要承認它、認識它的,為傳統盆景注入時尚元素的創新形式,是藝術進步的動力。這認識讓餘啟明果敢地在《中國當代盆景藝術》書中另闢設定“藝術創新篇”,他將盆景創新之作入編書中、出版後獲得不錯的業內外反映。

體現時尚特徵的創新作品,除了製作快捷養護方便的優勢之外,現代人較以前各時期的城裡人因對自然接觸的減少,更需要感官的強刺激;因缺少室外環境,更需要綠色的視覺享受;因工作繁忙壓力大,更需要綠色植物的心靈撫慰;被抑制的強烈意識需要渲洩、生活工作的壓力需要釋放,盆中造景恰恰可以作為。有了這樣的認識,讓他此後用了僅僅半年多的時間,收集了全國各地方包括港澳在內的各種形式的藝術創新圖文和作者資訊的資料。動力還有源自餘啟明身體內的一種求變創新衝動,幾十年來在他的意識裡都是:有著幾十年的老樹樁、典雅的盆缽、精美的幾架、文皺皺的題名,這樣的“套路”時間久了,也漸漸在他心中培養出逆反的心境,固態的思維讓人抑鬱,就像人在一個地方呆得太久了,會想出去透透氣,放縱一下自己。於是一種近乎叛逆的心計,在萌發、在生長,因為有了閒暇時間,近來越發地讓餘老有欲表達的衝動。

盆景新品的歸類讓餘啟明著實費盡心思,已有藝術形式與傳統的內涵與創新作品美學觀念的衝突。思慮了許久仍理不出頭緒的餘老,索性不再向深處挖掘,而是任性地就近路走了,以習慣的藝術思路在橫豎方向作試探,結果得出要與京劇、音樂、舞蹈創新形式一樣地也叫“現代盆景”!?評衡出了的稱謂,讓餘啟明一時沒了膽略。名片上白紙黑字的盆景世家、盆景高階編輯、盆景協會名譽會長的印刷字,對他來講雖不是什麼思想上的“緊箍咒”,年事漸高的餘啟明還是有顧慮的。面對已經出現的東西,你不能視而不見,理性的潛意識告訴他:唯有疏導才有發展,堵是無益的。於是在《花卉盆景》之類的雜誌上有了署名“秋翁”的幾篇研討“現代盆景”稱謂與形式、內涵的文章,一石投出沒見大的漣漪,更不見浪花,這讓他踏實。隨後更是圖文並茂地介紹各種的盆景創新形式,他分別叫文化“初探”和作品“浮出水面”的說法,可進可退的作法,全然老年人的穩重與智慧。

初試牛刀後的理性認識,餘老心中衝動愈發的強勁,為將自己多年“現代盆景”的研究成果公示於眾,他相約老友盆景藝術家文華先生,共同編撰一部新作《現代盆景製作與賞析》的書稿,在書中他全面提出“現代盆景”的概念,書中囊括了近幾十年來中國盆景藝術創新作品有十二型別十七種。首次闡述了中國現代盆景的名詞內涵、文化理念與藝術形式的分類。包括有他獨創且還算貼切的裝置盆景,還有山石盆盆景、壁掛式盆景、霧化盆景、塑石盆景、硯式盆景、戲文盆景、微型盆景,當然也有劉曉的採用景觀式盆器創作的盆與景融為一體的所謂藝景盆景等等。書自然由園林出版社完成,但絕無走後門之嫌。熟識出版業的競爭,一向奉行恪守“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作人原則的餘老,也絕對不可能這樣作的。因為書的選題好,而且多年的工作積累使手中掌握的圖文豐富,於是書稿很順利地就透過了社裡的三級審稿,決定出版了,總編室交園藝編輯室編輯,又分派劉曉作責任編輯。 。 想看書來

九十

《樹療百科》 第3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