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喜出望外 (第1/5頁)
解剖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一次見到了鮮卑人,還是兄弟三人!是中部鮮卑大人拓跋詰汾的族人,長得和漢人完全不一樣,一眼就能區別出來!紅紫面板,寬面塌鼻,髡頭!
大哥拓跋真,四十多歲;老二拓跋旱,三十五、六歲;老三拓跋霄,二十多歲,面板稍白。
拓跋霄的漢話說得很好,原來母親是個漢人。
史書記載,西漢初,匈奴以東的東胡遊牧部落被冒頓單于(匈奴)擊敗後,退居烏桓山(今大興安嶺南麓,巴彥溫都境內的烏蘭山)和鮮卑山(今大興安嶺北麓),成為烏桓和鮮卑二族,鮮卑居北,烏桓居南。
鮮卑的語言、習俗、社會組織也與烏桓相同,即由落、邑和部構成;邑有小帥,部有大人。鮮卑人善騎射,弋獵禽獸,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舍,東開向日;食肉飲酪,以動物皮毛為衣。貴少而賤老,其性彪悍,怒則殺父兄,而終不害其母,以母有族類,有仇必報。
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落不敢違犯。
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一二一)、元狩四年(前一一九年),驃騎將軍霍去病兩次擊敗匈奴左賢王,徙烏桓於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和遼西五郡塞外,原分佈在鮮卑山的鮮卑人隨之向西南遷至烏桓的故地-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流域,而分佈在大鮮卑山的拓跋鮮卑先祖不久也南遷至大澤,即呼倫貝爾草原一帶。
光武初年,匈奴人強盛,鮮卑人、烏桓人依附匈奴人,侵擾漢境,殺人掠貨,幽州邊疆天無寧日。
建武二十一年(公元四五年),鮮卑與匈奴入侵遼東郡,太守祭肜率部出擊,斬首數萬人,大殺匈奴人和鮮卑人的氣焰。
建武二十四年,王嬙(王昭君)的子孫呼韓邪單于攣提比率眾南遷,對漢朝稱臣,從此匈奴分為南、北兩部分。
建武二十五年,大漢在鮮卑駐地通驛使,遼東太守祭肜唆使鮮卑大人偏何率族人攻擊北匈奴,用匈奴人的首級換糧食、布帛和銅錢等賞賜。
建武二十五年,烏桓又從五郡塞外南遷至塞內的遼東屬國、遼西、右北平、漁陽、廣陽、上谷、代、雁門、太原和朔方邊境十郡(即今遼河下游,山西、河北北部及內蒙古河套一帶)駐牧。烏桓在兩漢時先後兩次南遷,逐漸發展壯大。
鮮卑則南遷至上谷、漁陽、右北平、遼東和遼西五郡塞外。
建武三十年(公元五四年),鮮卑大人於仇賁、滿頭等率族人歸附,天子封於仇賁為王,滿頭為侯。
永平元年(公元五八年),太守祭肜賄賂偏何率領族人攻殺了上谷叛亂的烏桓人歆志賁。於是鮮卑大人皆來歸附,朝廷下旨,獎賞遼東官員。令青州、徐州每年初,從兩州上交的稅賦中撥給遼東郡二億七千萬錢作為守邊、安頓鮮卑人、賑災等費用,從此,明帝、章帝二世,邊境安寧。
元和二年(公元八五年),大將軍竇憲派遣右校尉耿夔聯合南匈奴、烏桓人、鮮卑人、丁零人和西域各族擊破北匈奴。
章和元年(公元八七年),鮮卑再次大敗北匈奴,斬殺優留單于。
永元三年(公元九一年),東漢政府聯合南匈奴對北匈奴進行了最後一次致命的打擊,迫使北匈奴徹底退出漠北,遠走康居(今烏茲別克一帶),進入歐洲,從此銷聲匿跡。北匈奴西遷的過程中,鮮卑趁勢佔據了漠北地區,鮮卑人因此佔據北匈奴人故地,匈奴留下有十餘萬落(戶),皆自號鮮卑,鮮卑由此漸盛。
北匈奴被徹底潰敗後,與鮮卑同時崛起的還有烏桓族(烏桓,也稱烏丸)。最早居住於大興安嶺以東,後南遷至烏桓山(亦名赤山)。因與漢朝共擊匈奴有功,建武二十五年(公元四九年),漢光武帝同意烏桓人內徙。自此,烏桓人衝破邊塞之禁,入居遼東、遼西、右北平、漁陽和上谷等郡。
鮮卑在烏桓南遷後,跟進南徙至烏桓的故地。
鮮卑與烏桓相同,為遊牧民族。父子男女,相對蹲踞;以髡頭為輕便,在頭頂留髮,周圍的頭髮剃去,頭頂上的那一綹頭髮很長,披向腦後,稱為“髡頭”。
女人到出嫁時,開始蓄髮,挽髮髻,配金飾,戴樺皮製的高帽子(稱句決)。
---------
劉靖如法炮製!
在三個鮮卑兄弟的手上買了二百零五匹河西馬,牝馬一百匹,每匹十一萬五千;牡馬一百匹,十一萬二千;**五匹,四十萬。
每匹馬比市場價便宜了二萬五千錢,**便宜近十萬!
二百零五匹河西馬花費二
《新三國演義全部95集線上觀看免費》 第53章 喜出望外(第1/5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