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 (第1/4頁)
津股巡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的小石頭,而圖案線條中那精確無誤的位置又決定了製作者必須依照精心計算好的設計圖才能進行,並複製成原來的圖樣。而當時的納斯卡居民尚處於原始社會,那麼這些巨畫是怎樣製作出來的呢?賴希小姐認為,古代居民可以先用設計圖製作模型,然後把模型分成若干部分,最後按比例把各部分複製在地面上。另一些人認為,這些巨畫是按照空中的投影在地面上製作的。這樣解釋雖能比較直截了當地解決設計和計算的困難,但卻引出更多的問題。古代納斯卡人不可能掌握飛行技術,那麼,是誰在空中進行投影呢?另外,對巨畫製作方法的不同解釋,也是與對巨畫作用的不同理解聯絡在一起的,而這恰恰是令全世界考古學家都困惑的難題。有人說,納斯卡平原的直線可能與某種天文曆法有關,因為這些圖形中有幾條直線極其準確地指向黃道上的夏至點與秋至點。也有人說,圖案中某些動植物圖形是某些星座變形的複製品,某些長短不一、形狀各異的線條則是星辰執行的軌道。
平原上的奇蹟南美史前巨畫之謎(2)
王春來
連載:世界遠古之謎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作者:王春來
納斯卡平原地處秘魯西南部,地理環境極其惡劣,貧瘠而又荒涼,故此才有“納斯卡荒原”之稱。美國航天總署也為這裡的惡劣生態環境而震驚,感到它與火星上的環境有些類似,曾一度專門派人研究這個地區,想用它來進行火星生命能否生存的實驗。同時,納斯卡平原上的土著居民的社會發展程度也非常低下,有些領域至今還停留在石器時代。但是,這幅巨畫卻表現出高度的設計、測量和計算能力,同時也顯示出建造者對幾何圖形的極高的認識程度。這些都與納斯卡平原現有的社會發展水平形成強烈的反差。可以設想,土著居民不可
能是這些傑作的創造者!於是,西方不少天文學家推測“納斯卡荒原”在古代很可能曾經是“外星人”設在地球上的一個宇宙航空港,扇形場地很可能是一個宇宙機場,而巨畫裡的各種神秘的圖案可能是遠古時代迎接外星人飛碟著陸的導航標記。他們之所以這樣認為,是因為根據美國太空梭拍下的圖片,在百萬米高的太空中即可看到納斯卡巨畫的線條,而只有從300米以上高空才能看清這些巨畫的全貌,因此,巨畫只能是為從空中向下觀看它的人繪製的。而在遙遠的古代,有誰能從高空或太空中觀看這些巨畫呢?顯而易見,只有外星人才有這種能力和必要。另外,迎接外星人飛碟著陸的各種導航標記不只該幅巨畫中有,而且在秘魯的其他地方也發現不少。例如秘魯喀喀湖的太陽門上刻有一個噴氣式飛機的航標,該航標在空中清晰可見。在秘魯首都利馬南部皮斯科港上有一個高達250米的紅色巖壁,該巖壁上雕有一個巨大的三叉戟符號,該符號很可能是導引某種空中飛行物著陸的。因此,以《眾神之車》的作者馮·丹尼肯為代表的一些人認為:“這幅巨畫是天外來客光臨地球時在他們的降臨地建起的跑道,並且,從這幅巨畫中我們可以看出,‘跑道’有著明顯的起始點和終止點”。但也有人指出,從現代航天技術看,太空梭是不需要跑道的。
與天文學家的觀點相反,民俗學家則認為這幅巨畫是古代印加文明中著名的印加路,是古代印加人用來計算天文曆法的。梅森教授是一位研究秘魯古俗的專家,他懷疑這幅巨畫是宗教上所使用的某種標誌,也許可能是一件古代的歷法。但是依照考察隊的專家利用碳14對圖案中鑲嵌的陶瓷碎片進行測量的結果,這些碎片的年代至少是在紀元前350年到紀元後600年間,也就是說,納斯卡圖案的歷史至少已超過千年。而古代印加文明是從公元1200年才開始發展起來的,這一事實使民俗學家的觀點不攻自破。在當地土著居民的傳說中,這幅巨畫被認為是由半人半神的“維拉科查人”所遺留下來的作品。總之,關於南美史前巨畫的來源及其用途真可謂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迄今尚未有哪一種解釋可以給這些巨畫作一個圓滿的回答。
令人奇怪的是,諸如秘魯“納斯卡荒原”上的這一史前奇蹟不僅南美有,而且北美也有。1943年,美國一名飛行員從印第安納州出發準備飛向加利福尼亞執行一項秘密任務,當他快要飛到加利福尼亞時,發現地面有一巨人,駛近一看,才發現不是巨人,而是一幅長達30多米的人形圖案。他抑制住內心的驚訝,駕駛飛機繼續往前飛去,很快,他又發現了一幅巨大的動物圖案,看起來很像一隻狗或一匹馬。為此,美國洛杉磯博物館立即派德維爾率領一支考察隊前往考察。考察隊很快在目的地發
《世界遠古歷史紀年表》 第20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