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9章 折衝樽俎 (第1/2頁)

糖堆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見對面老人眼中頗含意趣的眼神,李赤心連忙遮掩,他繼續說道,“我朝萬曆年間,謝肇淛在其著《滇略》中,也有提到普茶這個詞,該書曰:‘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團’。這差不多是普茶一詞首次見諸文字吧;李時珍在所著的《本草綱目》中亦有云‘普洱茶出雲南普洱’的記載。”

兩個人品茶賞雪,一時間李赤心發現,自己竟然不怎麼留戀,那曾經PM2.5橫行的時代了,他心中竊想,“在現在這個年代,如果沒有災荒饑饉,沒有戰亂人禍,到未嘗不可作為一生終老的樂土。”

“可是天意往往不隨人願!”李赤心慨嘆出聲

老人睿智的眸子裡精光閃爍了一下,便又收回目光,復往紅泥茶爐中添了兩枚松果。

李赤心很快從失態回過神來,他跪坐在蒲團之上,順勢接過老人手中的小銅壺。

小巧精緻的銅壺接到手裡,李赤心的手不覺向下一墜;在洞察世事的老人面前,他沒有掩飾自己的驚訝,將小壺提到面前,自己湊近觀看,“咦,真乃是好物事!”

孫承宗沒有奇怪李赤心知道普茶的來由,卻不曾想這位如此見聞廣博。老人不由更對這個年輕人來了興趣“要知道,自己的幾樣寶貝都曾是宮中御用之物,還是自己當年為東宮洗馬之時,當初的東宮太子後來的熹宗朱由校所賜。”

自己此次出京,孤身與老僕、書童一路體察民風;除了自己從不離手的書卷之外,只帶了幾件常用之物,一壺一罐正是此中的珍品,自己時常在手中把玩,睹物思人也讓老人感慨萬千。

“赤心可是識得此物?”老人玩味地眼神中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李赤心自然不敢藏拙,他明白的緊,以老人的閱歷,看懂自己不費吹灰之力,與其弄巧成拙不如坦誠相見,這樣還不容易生出不必要的閒隙。

不過,他還是藏了一個心眼,重新將造型古拙的銅壺提到眼前,細細檢視了一番,這才淡然一笑道,“此物可是宣德年制宮中御用之物,也唯相爺能夠得此恩賞,山野村夫但聞其名未見其實,如今一見真是大開眼界!”

李赤心倒不是阿諛逢迎老人,這件物事的近親他倒是在蘇富比的圖冊上見到過,也是真心明白此物的價值,以他小有名氣的房地產商之身家,根本就只能遠觀不可褻玩焉!

為此他特意博覽群書,連度娘都一度厭棄了他。後來李赤心得知,與自家有舊的一位故友,曾經在上海朵雲軒的拍賣會上,拍得了一隻宣德年間的銅爐,他便憑藉自己皮厚量大的優勢,得見此物。

只是一觀之下,李赤心的眼中就看出了水,方唇、頸矮、扁鼓腹,三鈍錐形的實足,口沿上為獸形耳,宣德二字的年款見於爐外底,爐體通高也不過二十公分左右;究其色澤,就如同抄寫佛經用的紙色。

這把灑金的銅爐,包漿溫潤、寶氣內蘊,令人痴迷,簡直讓他越看越著迷。那位收藏家見李赤心的神色,也是頗為自得,為他解說道:“舊說有五色,首稱即為佛經紙色,然後是慄殼、茄皮、棠梨,褐色,其中以佛經紙色為第一……”

而且透過接觸,這位行家還為李赤心惡補了一下相關的知識,因為如果提起宣德爐的話,相信不少文人雅士可能知道;而且說到宣德爐,就不能不提天朝的歷史習俗。

十九世紀初,當歐羅巴洲的皇室權貴們,尚不明白沐浴之美的時候,沐浴焚香已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了;通常,人們為了禮儀將衣服薰香,更多的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歡在讀書、寫字的靜室之中,焚上一爐香,營造出適宜文人天馬行空的意境。

早在我國漢代以前,就出現了陶、瓷、銅、鐵、錫為原料製成的香爐。元末明初隨著銅器鑄造業的迅猛發展,原先雜蕪的香爐材質,逐漸被紫銅所取代,大明朝的宣德年間,更是銅香爐製作的巔峰時期。

但是宣德三年,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並不只是營造了宣德爐,還兼制有一些體量差不多的壺、盞等,供大方之家明宣宗朱瞻基賞玩。

傳說宣德皇帝這位大玩家在位的時候,為滿足玩賞香爐的特殊嗜好,曾下令從暹邏國進口了一批極品的紅銅;他責成宮廷御匠呂震和工部侍郎吳邦佐,參照皇府內藏的柴窯、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等各大名窯瓷器的款式,按照《宣和博古圖錄》、《考古圖》等史籍,設計和監製了此爐。

為保證這批香爐的質量,大匠呂震還上書皇帝,“欲製造出好的香爐,銅得精煉六遍之多;且煉一遍,少一些,六遍下來,上好的暹羅紅銅只會剩下一半。”

《明末大軍閥頂點》 第139章 折衝樽俎(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