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 (第1/4頁)
津夏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真實的寫照。對歷史的責任,不是保守的傳統主義,而是對未知的開拓。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一聽到愛因斯坦這個名字,我們就會敬畏他的偉大而覺得自己十分渺小。但是,猶太人對愛因斯坦也好,耶穌基督或是摩西也好,都不認為他們是什麼特別的人物。因為,他們就是猶太人的同胞。對他們的偉業當然有尊敬之情,但沒有將其神話。這是一種對於偉人最樸素﹑最真摯的態度:他是人,我也是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猶太人對自己能力的自信。我們這些惶恐的日本人,應該採取更為放鬆的態度,評價一下自己的能力,思考一下對於自己,“可能性”是什麼。 在與猶太人常年交往的過程中,我從沒有在人面前誠惶誠恐。對方無論是總統還是首相,我都認為他們只是某一方面的權威,其它方面和我們普通人一模一樣。當然,我可以和他們對話,並從中學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在拉比們的研討會上,發言都是從年少的開始,最後才是年老的。如果不這樣,年少者在作為權威的年老者面前就會有所顧慮,不能表達自己真實的想法。權威作風是交流的障礙。 在以色列,上至軍隊下至普通老百姓,人們都不用敬語,而是直呼其名或用暱稱。最初我也感到十分吃驚,不過想想,如果有人喊自己的暱稱,也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但是,在國會或是法庭上,人們一定是用敬語來互相稱呼。 中學或是大學學生稱呼老師的時候,也應該用敬語。我在猶太大學上學的時候,不知道有這麼一回事。有一次,我在教室裡直呼教授的名字“阿哈羅!”,結果當眾出醜。在學校裡用某某教授或是某某博士這樣的稱呼是學生對老師應有的禮儀。也有一些教授喜歡用暱稱來稱呼自己的學生,這是老師對學生關愛與尊重的表現,對於整天用敬語的學生來說是一個莫大的鼓勵。 教師或是長輩不以權威自居是因為他們深刻地體會到了學海無涯的道理。如果我們把《塔木德經》比作大海,那麼隱藏在海底的所有的珍珠光靠一個人是撿不完的。《聖經》也是如此,它字裡行間所蘊涵的真正意義也不能一蹴而就地研究出來。當然,藝術與自然科學也是如此,能從中找到真理的人沒有幾個。普通人都是在平等的條件下參加“尋寶”的比賽,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發現寶藏(真理)所需要的深厚的知識和敏銳的洞察力。 猶太人使用《PaRDeS》法則來排除大腦中先入為主的觀念。根據《聖經》的解釋方法可以做如下定義:“Pshat” 是文字的意義,“Remez”是倫理, “Drash”是演繹, “Sod”是神秘,而PaRDeS就是取這幾個詞的首字母。 《PaRDeS》法則告訴人們將一件事情從四個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立體地思考其中所隱含的意思。PaRDeS還有伊甸園的意思。根據傳說,在伊甸園的中央生長著智慧之樹和長生不老之樹。在伊甸園的入口處有人頭獸身的看守,不住地揮動著一把利劍。所以,你如果想進去,就不能一味向前衝,必需從Pshat ﹑Remez ﹑ Drash 和Sod四個方位一起進攻才能取得勝利。 並不是所有的猶太人都能領悟到PaRDeS意義,但猶太人正是透過它培養了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在青少年裡面,如果有人具備了智慧,他一定會願意去領悟PaRDeS的意義。 希伯來語中的hinukh最初是服務和奉獻的意思。這裡麵包含了兩層意思。 1﹑ 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對上帝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才。我們可以把“上帝”想象成宇宙或者是永恆的價值。無論是藝術﹑文學還是科學,所有不朽的東西從根本上都是從上帝那裡誕生出來的。總之,猶太人的教育目的就是要把人培養成超越自身利益,能夠將自己完全奉獻的人。 2﹑ 有時,根據民族和社會的需要,還要培養大批捨生取義的人。戰後的日本人對“為民族犧牲”這個主題的態度有些變味了。而對於猶太人,民族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歷史和個人與永恆之間的關係都是不可分割的。如果沒有了普遍的超越精神,個人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猶太人明白個體屬於民族和歷史的,所以他們一直保持著自己作為猶太人的同一性。有時,他們會毫不憂鬱地犧牲自己來保全自己所屬的團體。猶太人的歷史就是殉教和犧牲的歷史。猶太人深知自己的生活就是先人的犧牲換來的。 猶太教的中心命題就是Kiddush Hashem;即讓上帝的名字更聖潔。這就意味著殉教,為了超越一切的永恆的價值,貢獻出自己的生命及其它一切。Kiddush Hashem就是猶太人的精神支柱。即使是那些整天宣揚無神論
《猶太人為什麼控制美國》 第8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