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部分 (第1/4頁)

公主站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估計是96師288團之誤。在西南聯大附近確實有第5軍的兵營,“軍官總”鬧事的時候,這個軍營裡計程車兵還用板車幫著“軍官總”運石頭(這群混蛋,純屬添亂),那幾顆手榴彈說不定也是他們送的。

三、肇事的兇手是“軍官總”,這已經勿庸置疑。

而資料中所稱“鴻翔傘兵部隊少數人員”,指的是蔡智誠他們。其實,“留美預備班”的這四十多個人並沒有參加鬧事,他們只是和軍官總隊住在一起,所以就受牽連了。

當然,這只是簡單地說說,如果仔細分析,情況還要複雜得多。

——好了,不羅嗦這些了,咱們接著講蔡智誠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拋掉主傘包,蔡智誠立刻去抓副傘拉環,可他的右手在胸前摸來摸去,卻找不到那個救命的機關了。

備份傘傘包的外形有點象是西式的信封,包袱皮從四面對摺過來,中間的位置上裝有一個拉環。只要撤除鎖銷、拽動拉環,就可以把副傘扯出來。

副傘包的體積比主傘小得多,用十字帶綁在胸前。正常情況下,右手往肚皮上一摸,正好可以抓住那個拉環。可問題是,T5型降落傘和備份傘都是按照美國佬的胸圍設計的,而中國兵的個子小、肩膀窄,瘦得前胸貼後背,這十字帶掛在身上就變得鬆鬆垮垮。蔡智誠是第一次穿戴這個玩意,缺乏經驗,在空中翻了幾個跟頭,那個小傘包就溜到左邊的胳肢窩後面去了——他閉著眼睛用右手摸,哪裡能夠摸得到。

伸手抓了個空,蔡智誠嚇出了一身冷汗,心裡一著急,眼睛也睜開了。低頭看一看,發現十字帶還在身上,連忙順著綁帶往下捋,這才找到了那個要命的拉環。

他一把扯開鎖銷,也不管順風不順風了,拽出傘衣就往外拋。

從理論上講,逆風拋傘,傘衣很有可能會被吹回到自己身上,可蔡智誠現在的下墜速度實在太快,側面的風力已變得無關緊要。傘布從包裹裡掙脫出來、滑過他的胳膊、嗖嗖嗖地向上竄,很快,一股巨大的力量猛地拽住了蔡傘兵,強烈地震動扯得他五臟六腹都移了位,差點沒有吐出來。

與主傘相比,備份傘的傘面小,穩定性和可操縱性也比較差。傘衣開啟之後,傘繩和吊帶依然抖動不停,幾秒鐘之後,還沒等蔡智誠調整好自己的著陸姿態,他就一頭撲進了水田裡。

幸好,那塊水田剛經過翻犁,土質比較鬆軟,蔡傘兵翻了幾個跟頭,雖然摔得七葷八素,卻沒有傷筋動骨。他坐在泥地裡,頭腦還十分清楚,先按照程式用傘兵刀割斷傘繩、把副傘留在降落點,然後爬上田埂抬頭張望,這才發覺自己居然是頭一個降落的。

不一會,教官開著吉普車跑過來了,美國佬興高采烈、豎起大拇指一個勁地喊叫:“頂好!頂好!”,誇獎中國傘兵的技術高超。

“哼!隨便你怎麼吹,反正老子堅決不跳第二回了”,蔡智誠拿定主意不再冒充好漢。

不過,美國人也聰明,懂得見好就收,從這以後,他們再也不提備份傘的事情了——因此,直到1949年,整個傘兵總隊只有“留美預備班”的六個人具備手動開傘的資歷,其中就包括了蔡智誠。

說起來,45年底的這次集訓是美國第十四航空隊解散之前的最後一項任務。這T5傘、備份傘、以及這次跳傘訓練,都與“租借法案”有關係。

“租借法案”是抗戰期間的同盟條約,其核心內容是由美國向中國軍隊提供30個師的武器裝備和訓練指導。這個方案從43年開始實施,剛裝備了20個師,日本就投降了。從道理上講,戰爭結束、法案就應該廢止,可中美雙方又搞了一個《處置租借法案物資協定》,把尚未交付完畢的軍用物資繼續提供給中國政府。

美援裝備的總數到底有多少?有說30個師、39個師的,也有說45個師、64個師的,各執一辭,就連國民黨自己也沒有定論。這說不清楚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國軍的物資分配沒有明確的計劃、通常是派系鬥爭的結果,因此,除了少數的“全美械師”,還有許多“半美械師”,而那些“半美械”部隊的武器配置標準不一、數量不等,非常混亂,很難確定他們到底算不算是真正的“美式裝備”。

當然,不管怎麼算,傘兵部隊都應該屬於正宗的“全美械”。可話又說回來了,“全美械”也有“全美械”的難處。

首先是開銷大。美

《戰場上的蒲公英人物結局》 第22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