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胡蘭成自言:“我的童年生活,是在屋後的溪水裡捉魚,一面幫母親去撈漂流了去的衣杵。到前畈一個池塘裡打菱,看大人踏水車。跟嫂嫂她們到山上去,她們採茶葉,我在刺叢裡摘覆盆子。用紅得發豔的喬麥稈叫一位堂姊姊編花轎。”以及上墳之類。{2}
現代醫學越來越發現遺傳因素對人的影響超乎我們的預料,科學或將發現童年的環境與經歷對成人的影響也超乎我們的想象。因不同的童年,我們能夠理解蘇青與張愛玲心地與性格的差異;因不同的童年,我們或許也能找到胡蘭成與張愛玲雖一時為對方才華所吸引,但終究不得不分手的原因。
中學
失去了母親的張愛玲,中學時代是不快樂的,黯淡的,她給學校老師留下的印象有點疲懶——沒有了父親的蘇青,中學時代卻是快樂、健康的——胡蘭成對他的中學時代的態度頗為冷淡,當然與經歷有關
失去了母親的張愛玲,在聖瑪利亞中學時代是不快樂、黯淡的,她給學校老師的印象有點疲懶。那時期,她在繼母的治下生活,穿著繼母的舊衣裳去上學。那些衣裳雖然料子很好,但是有幾件領口都已磨破了,“在被稱為貴族化的教會女校上學,確實相當難堪。”這一點在她心理上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記,到她晚年仍不能忘懷。
沒有了父親的蘇青,中學時代卻是快樂、健康的,她的幾篇記述中學生活的散文裡,使人強烈地感受到她青春的氣息,與張愛玲形成鮮明對比。比如她說的“在初中的時候,我們一群女子都正在生氣勃勃地努力於生活的鬥爭及理想的追求……”這樣的話,張愛玲是再也說不出來了。
胡蘭成對他的中學時代態度頗為冷淡。他共讀過兩所中學,高小畢業先是到了紹興第五中學,可是隻讀了一學期,學校就因學生鬧風潮停課了。當時他尚處於懵懂狀態,所以對五中也就沒有什麼感覺。其後跟著表哥考入杭州蕙蘭中學,一入校,就覺得不喜歡校園裡的氣氛:“蕙蘭是教會中學,青年會在禮拜堂歡迎新同學,彈琴唱讚美詩,且分糖果,那樣的‘兄弟愛’於我完全不慣。”他在蕙蘭讀了四年,只有一個亮點,是他擔任了校刊的英文總編輯。但卻因了這個職務,與教務主任拂逆,竟至被校方開除。他對蕙蘭的印象自然不會好。
。。
大學
張愛玲經歷彎路最多,似乎老天安排她轉來轉去,目的是要逼她走上寫作這條道——蘇青因懷孕而輟學,否則極可能不以寫作為職業——胡蘭成主動放棄大學旁聽,日後走的是與一般學者不同的非常規的學術道路
胡蘭成、蘇青、張愛玲三人都曾入過大學,三人的入學年齡都在20歲,結果卻都未能完成大學學業。
胡蘭成曾在杭州郵局工作,因為得罪了顧客被開除了。爾後他回鄉賦閒兩月,忽然有一天突發奇想,想去北京唸書,於是瞞著已有身孕的妻子,向中學同學借了錢隻身來到北京。當時他有兩個昔日同窗在燕京大學,在他們的介紹下,他在燕大謀到在副校長室抄寫文書一職,每日只需工作兩小時,其餘時間便到課堂旁聽。
那時的燕大,名流薈萃,在校園裡,同學常悄悄指給胡蘭成看: 這是周作人,那是某某,總之不是宗師,便是豪傑。胡蘭成因自己志向未明,對他們只有景仰,對他們的課卻也沒有單純慕名而聽,比如他就沒有聽過周作人的課。這樣,燕大雖好,卻似乎並不是他所想所要。眼看一天天過去,他感到沒有什麼長進,情緒低落下來。在燕大待了一年之後,胡蘭成返回故鄉,結束了他的“非典型”大學生活。
蘇青1933年高中畢業後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由於此前她已遵父母之命訂婚,入學方一學期便結了婚,第三學期便生孩子了,從此就在家做少奶奶,輟學了。
張愛玲上大學所走的彎路相較於他二人要更多些。中學畢業後,她原想出國念大學,卻因與後母發生糾紛,被父親幽禁在了家裡。半年後逃到生母那裡,用了三個月時間療養身體。母親給她兩年時間學習做淑女及培養生活自理能力,同時她開始補習功課,準備投考倫敦大學。當她考出遠東區第一名的成績時,卻正遇英國要與法國聯合起來向德國開戰,宣佈暫停招收留學生,而轉由它的殖民地香港代為接受,就這樣張愛玲入了香港大學。
張愛玲在香港大學時,赴英留學之心仍不死,所以拼命用功,想要日後被保送到英國去。與此同時,二戰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在張愛玲剛剛大學二年級的時候,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陷入日軍之手,港大停辦。張愛玲回到上海,轉而考入上海
《他們仨讀後感》 第4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