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零二章 平衡態 (第1/2頁)

最終永恆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接下來,兩個文明陷入了一種詭異的平衡態中……

綠光文明在駐紮到賽德娜星後,開始大規模地採集資源,修補飛船。

x秉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他們並不想與這個看上去更加強大的“新人類文明”產生太多交流。

他們不知道,隨意交流會不會惹怒對方。為了減少不必要的麻煩,他們甚至躲在了塞德娜星的背後,讓一顆行星擋住自己。

同樣的,人類的諾亞號也一直漂浮在火星大氣上,隨火星自轉飄蕩。人類也不想與綠光文明產生太多的交流。

但如果要讓諾亞號降落在火星,就必須克服空氣浮力,也就是要在諾亞號外邊掛載大量重物。這個降落方法實在是太奇怪了,或許會被綠光文明看出點什麼。

為了謹慎起見,於易峰始終沒有下達降落命令。不過人類也沒有非常急迫著想要採集資源,因為那些低端的機器人更可能導致人類露餡。

好在這麼久的礦採下來,諾亞號的物資儲備已經極為豐富,就算沒有外界的物質補充,人們也能正常開工幹活。

現在人類最迫切的,就是更強大的觀測手段!這也是於易峰重點督促的一項工程。

兩個文明相差八十五個天文單位,對於宇宙這個距離不值一提,但對人類來說還是太遙遠了。

以目前人們天文望遠鏡的觀測能力,對方的飛船隻是一個非常小的點,很難看清楚具體狀況。

太陽光到了塞德娜星的位置,已經非常微弱,這顆行星的反射光幾乎沒有,尋常的天文望遠鏡難以看到。而綠光文明外星飛船躲在行星背後,就更難觀測到了。人類只能透過對方紅外光的洩露情況,來估算對方飛船的具體位置。

但自從外星飛船駐紮到塞德娜星後,或許是大量引擎關閉的緣故,紅外光的洩露非常少,以至於人類經常丟失外星飛船的視野。

這一點讓於易峰大為惱火,他絕不允許這種未知的狀況出現。所以他正在督促科學家、工程師們建造更強大的觀察設施。

第一種方法:功能更加強大的射電干涉儀。這種射電干涉儀並不是傳統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而是由兩架不同的望遠鏡構成。

對射電干涉儀來說,兩個天線的最大間距越大,解析度越高。另外,在天線的直徑或者兩天線的間距一定時,接收的無線電波長越短,解析度越高。

射電干涉儀無疑比單純的射電望遠鏡看的清楚,而且就擁有更高靈敏度。

根據科學家們的計算,兩臺直徑200米的射電望遠鏡分佈在諾亞號的兩端,然後透過一系列科技手段構成射電干涉儀,最高解析度可達到萬分之一角秒。

“諾亞號還是太小了,要是有幾百公里大就好了。”

於易峰不禁想道。因為有著摺疊空間的緣故,裡邊的體積倒是不小,但是外邊的表面積就小了點,沒辦法安置更大規模的望遠鏡。更因為出入口的限制,諾亞號非常沒辦法進出非常龐大的機械,這其實也是這艘飛船的重大侷限。

以後科技發達了,人類一定要以諾亞號為核心,建造更加龐大的宇宙飛船,如同綠光文明那樣直徑幾百公里的飛船……

這個想法在於易峰腦海中也只是一閃而逝,憑現在的科技肯定做不到。他嘆了一口氣,所有的一切還得腳踏實地的來。他相信,按照現在的科技爆破速度下,離那一天也不會太遙遠。

除了射電干涉儀外,還有另外一個方案,那就是引力波望遠鏡!

引力波,由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並且做出預測。在物理學中,引力波是指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透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並傳輸能量。

2015年,科學家們在雙黑洞系統的碰撞中,真正觀測到了引力波的存在,並開啟了引力波天的時代。這項發現是對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次證明。

引力波有個非常重要而且比較獨特的性質:它能夠幾乎不受阻擋的穿過行進途中的天體。比如,來自於遙遠恆星的光會被星際介質所遮擋,引力波卻能毫無阻礙的穿過。這個特徵,允許引力波攜帶有更多的,之前從未被觀測過的天文現象資訊。

而引力波望遠鏡,則是觀察引力波的一種儀器。

“……引力波實在是太微弱了,它帶來的波動也非常小,需要精度十分之高的儀器。截止目前,我們還無法直接“看到”引力波,只能透過引力透鏡或者彈性物體的輕微震盪來進行檢測。”

在這個會議中,於易峰和一群工程師

《深空之下作者最終永恆》 第一百零二章 平衡態(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