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風雨相憐 (第1/1頁)
新詩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千一百一十二節
空枝
孤霞一片寄重山
長風萬里渡秋前
寂寞花枝心欲碎
江月悽悽有誰憐
賞析:“孤霞一片寄重山”,一片孤霞獨自前往重重山巒,“孤霞”的“孤”字瞬間渲染出一種寂寥的氛圍。這片霞光並非燦爛奪目,而是孤獨地存在,彷彿將自己的所有情感都寄託於那連綿的重山。重山的厚重與沉默,與孤霞的孤獨相互映襯,給人一種蒼茫而又悠遠的感覺,也暗示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某種寄託的渴望。
“長風萬里渡秋前”,長風呼嘯,跨越萬里,在秋天前吹拂而過。“長風萬里”展現出氣勢磅礴的景象,風的力量和行程的遙遠讓人感受到一種無盡的遼闊。然而,這長風卻在秋前吹過,似乎帶來了一絲蕭索和涼意。
“寂寞花枝心欲碎”,視角轉向寂寞的花枝,花枝本應是美麗和生機勃勃的象徵,但此刻卻充滿了寂寞。“心欲碎”三個字將花枝的寂寞和無奈推到了極致,彷彿這花枝也有著如人一般的情感,在孤獨中承受著痛苦,即將心碎。
“江月悽悽有誰憐”,將畫面定格在悽清的江月之上。江面上的月亮散發著淒涼的光芒,在這寂靜的夜晚,無人欣賞,無人憐惜。江月的悽悽不僅是自然景象的描繪,更是詩人內心孤獨和無人理解的寫照。
一千一百一十三節
夜舟行
泛舟寄月前
孤影衣裳單
一夢今何在
風雨夜相憐
賞析:“泛舟寄月前”,展現出詩人獨自一人在船上,將自己的情思寄託於前方的明月。“泛舟”這一行為本身就帶有一種漂泊不定的意味,而將情感寄於月前,更凸顯了詩人內心的渴望和追尋。明月常常是思念和美好的象徵,詩人在這茫茫水面上,望著那輪明月,彷彿在尋求著某種心靈的慰藉,或是對未來的一絲期許。
“孤影衣裳單”,描繪了詩人孤獨的身影和單薄的衣裳。“孤影”強調了他的形單影隻,在這廣闊的天地間,顯得如此渺小和無助。而“衣裳單”不僅是身體上的寒冷,更是內心孤獨和淒涼的外在體現。這一描寫讓我們更深刻地感受到詩人所處環境的冷清和他內心的寂寞,也讓人對他的遭遇產生了同情和憐憫。
“一夢今何在”,透露出詩人對過去夢想的追尋和如今的迷茫。曾經懷揣的夢想,如今不知在何方,是已經破滅,還是仍在遠方等待?這種對夢想的不確定和對過去的懷念,讓詩人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和困惑之中。它反映了人生道路上常常會遇到的迷失和彷徨,使讀者能夠產生共鳴,思考自己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得與失。
“風雨夜相憐”,將場景設定在風雨交加的夜晚,進一步烘托出詩人的淒涼處境。風雨無情地肆虐,而在這樣的夜晚,只有詩人自己與這惡劣的環境相伴。“相憐”二字,既是風雨對自己的憐惜,也是對命運的無奈感慨。
:()新詩仙
《新詩仙太白》 第127章 風雨相憐(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