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3部分 (第1/4頁)

愛之冰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乇福�飼咳醪煌��撬鬩嗍ぃ�蛭6�ィ��淇撕酢薄度��盡肪硭氖�恕端鑣┐�紛⒁�斷逖舸�貳!J率抵っ鰨�陪┑惱飧銎纜凼欠�俠�肥導實摹�

如何來評價司馬昭的滅蜀戰爭呢?我認為三國鼎峙雖較之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局面要好些,但三國之間干戈不止,天下無一日之寧,這不僅阻礙了生產力的發展,同時也給人民帶來很大痛苦,所以當鄧艾兵“入陰平,百姓擾擾,皆迸山野,不可禁制”《三國志》卷四十二《譙周傳》。。蜀漢統治者雖欲抵抗,但人民都不願繼續作戰,來延長國內的割據局面。由此可見,要求統一不僅是司馬氏集團的願望,同時也是人民的迫切要求。從歷史發展的潮流來看,司馬昭滅蜀是繼承了曹操的事業,它結束了三國鼎峙的局面,為統一事業奠定了基礎。

但是,過去有些論者對司馬昭的滅蜀功績評價不高。他們分析三國統一的原因,往往比較強調客觀條件。即認為三國後期,中原地區經濟的發展已超過吳、蜀,這就為統一創造了條件。其實客觀條件即使已經具備,但如果不發揮人的主觀積極作用,統一還是不能實現。例如,戰國後期儘管秦對東方六國已佔絕對優勢,但如果不出現秦始皇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統一程序也勢必延緩。同樣,我們也可以認為,三國後期如果不出現司馬昭這樣卓越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要迅速實現全國的統一,也是不可能的。對司馬氏統一全國的功績,習鑿齒作了高度評價,他說:“除三國之大害,靜漢末之交爭,廓九域之蒙晦,定千載之盛功者,皆司馬氏也。”《漢晉春秋輯本》卷一。綜觀三國曆史,習氏的這一見解確是中的之論。

四、迅速平定鍾會的叛亂,防止蜀地的重新割據。

鍾會伐蜀成功後,“自謂功名蓋世,不可復為人下,加猛將銳卒,皆在己手,遂謀反”《三國志》卷二十八《鍾會傳》。。面對鍾會叛亂的嚴重局勢,司馬昭毫不驚慌。他對此事其實早有估計。早在司馬昭遣鍾會伐蜀時,謀士邵悌“言於帝曰:鍾會難信,不可令行”《晉書》卷二《文帝紀》。,建議司馬昭另選伐蜀元帥。司馬昭答道:

我寧當復不知此耶?蜀為天下作患,使民不得安息。我今伐之如指掌耳,而眾人皆言蜀不可伐,夫人心豫怯則智勇並竭,智勇並竭而強使之,適為敵禽耳。惟鍾會與人意同,今遣會伐蜀,必可滅蜀。滅蜀之後,就如卿所慮,當何所能一辦耶?凡敗軍之將不可以語勇,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心膽以破故也。若蜀以破,遺民震恐,不足與圖事;中國將士各自思歸,不肯與同也。若作惡,只自滅族耳。同②。

可見司馬昭高瞻遠矚,料事如神,已把鍾會控制於手掌之中。當鍾會除掉鄧艾後,自以為得計,認為司馬昭對他十分信任。但這時司馬昭已親自率軍十萬屯駐長安,並令中護軍賈充領軍入斜谷,隨時準備鎮壓鍾會的叛亂。

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為“野心家”司馬昭正名(4)

鍾會發覺司馬昭對他已有防範,慌忙詐傳郭太后遺詔,公開打出###司馬昭的旗號,但其部將都不願隨他作亂,鍾會只得把他們都關押起來,“嚴兵圍困欲盡殺之”。不料其謀洩漏,魏兵得知情況,起兵攻打鐘會,鍾會措手不及,和姜維一起被殺。這場叛亂遂以失敗而告終。

鍾會起兵反對司馬昭,其性質雖是統治階級內部爭奪統治權的鬥爭,但鍾會的打算是“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漢,不失作劉備也”《三國志》卷二十八《鍾會傳》。。如其謀一旦得逞,勢必重建割據政權,分裂局面又將延續。但正如司馬昭所預料的,蜀亡之後,遺民寧肯歸於晉,也不會擁護鍾會再行割據。北方將士各自思歸,更不會隨他留在蜀中。所以鍾會作亂,得不到人民的擁護,只能是自取滅亡。由此可見,由於國家長期分裂給人民帶來了痛苦,統一確實是人心所向,司馬昭採取果斷措施,迅速平定這場叛亂,穩定了蜀中的局勢,這是符合歷史發展和人民要求的。

五、實施正確的治蜀政策。

司馬昭平蜀以後,面臨如何治蜀的問題。因為蜀漢政權雖遭覆滅,但益州地主集團尚有相當的力量;而且此時蜀之南中、巴東等地還在繼續抵抗,不肯降服。“是時羅憲以重兵據白帝,霍弋以強卒鎮夜郎,蜀土險狹,山水峻隔,非步卒所涉,魏師之來,褰國大舉,欲追則舟楫靡資,欲留則師老多虞。”《三國志》卷四十二《譙周傳》注引“孫盛曰”。作為政治家的司馬昭懂得如果單純使用武力,採取軍事壓服手段,並不能迅速消滅蜀漢殘餘勢力。因此他根據蜀中的狀況,

《諸葛亮上路》 第1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