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3部分 (第1/4頁)

剷除不公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約炔恍孿室膊歡撈亍H歡���乃洞笪夼筧詞顧�奶詵刪哂辛朔淺P孿屎投撈氐男災剩�晌�八�從械拇笫錄��胍鄖霸詮ひ蹈錈�釁鴟傻男⊙閫耆�豢賞�斬�鎩R桓鼉哂惺瀾縟絲�20%的大陸國家正在進入工業世界,它所產生的影響與當年佔世界人口僅2%的一個小群島國家(日本)、乃至一組小群島和小半島進入工業世界時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能一樣的。中國的巨大將迫使人們重新考慮全球化的風險。

在考慮重要的人口問題之前,先不要忘記歷史和地理的因素。中國有著很悠久的歷史,有4000多年的文明,這對於21世紀的經濟並非是不重要的。中國以前經歷過許多繁榮時期,它有過眾多偉大發明(指南針、火藥、印刷術等),它曾長期佔據世界海上和陸地貿易大國的地位,也曾長期是世界經濟的主要強國。根據經濟史專家安格斯·麥迪遜提供的資料,在1820年,中國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35%,總產值佔28%,人均收入大約是西歐人均收入的一半。

為什麼18世紀的工業革命會在歐洲爆發,而沒有發生在中國,從而導致了歐亞大陸兩端的“大分流”?美國一位大學教授彭慕蘭最近出版了一本書,書名就是《大分流》,他重新提出的這個問題使學術界陷入激烈的爭論中4。一些人,例如彭慕蘭,認為原因在於歐洲的煤炭更容易開採;而另一些人,例如英國人戴維·蘭德斯,則強調製度系統的優越性(與中國相比,英國的體制更有利於發揮個人的主動性);還有人強調政治環境的差異。今天,這些區別都不重要了,世界出現了“大趨同”的形勢。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是想說明,如果說很多新加入經濟強國俱樂部的國家還只不過是些“新手”,那麼中國則是一個重返者。

中國的獨特還在於它是一個國土遼闊的大陸國家。它的領土面積達到960萬平方公里,位於世界前列,幾乎是法國的20倍。它比俄羅斯(1700多萬平方公里)要小,卻遠遠大於印度,甚至大於美國。中國的礦產儲備量是巨大的,無疑到現在還沒完全探明。它還擁有多樣化的氣候條件。

中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人口眾多。與別的國家不同,它很小的舉動就能對世界其他國家產生很不穩定的影響,比那些先發展起來的國家要大得多。為了滿足本國的需求,中國在世界的石油和糧食市場上頻頻派出密使,使這些市場不可避免地火爆起來。它的巨大需求是突然出現的不穩定的根源。在世界市場上,受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勞動力市場。特別是,工業革命雖然加快了中國追趕最發達國家的速度,但是它的追趕所需花費的時間卻比此前的先行者當年所用的時間要長得多。

長期而痛苦的追趕

日本、新加坡和韓國當年的經驗證明了經濟學教科書的正確性。正如比較優勢理論所言,這些國家從自己的低工資、低成本和低生產率中得到了好處,並開始起飛。他們向發達國家低價出售產品,買回技術和服務。這些技術和服務是他們的軟肋,因為他們沒有與發達國家同樣好的生產條件。接著,他們開始富裕起來,工資提高了,社會保障的負擔也增加了(需要向學校、醫院、研究機關等投入更多的資金),生產效率也有所進步。總之,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新的工業國家逐漸趕上了老的發達國家,其國民的生活和生產條件已經趨於一致。今天,東京或新加坡的人均收入即使不是更高,也幾乎和芝加哥或慕尼黑持平。

可是在中央帝國,這個美好的模式卻要冒失敗的風險,至少進展的速度要慢得多。當然,今天在中國的沿海城市已出現了強大的提高工資的壓力。但是就全國而言,這樣的壓力還很弱。在至少十年以來,廣東省的工業生產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但工資卻基本沒動,而且在最近幾年也不大可能提高。從卡爾·馬克思所撰寫的經濟學著作裡,人們會明白其中的道理。首先,他提出了“後備軍”的概念,也就是這裡的勞動力。這位曾經在很長時間裡影響著北京領導人的偉大理論家在《資本論》裡解釋說,資本家會想盡辦法維持一個失業者的“後備軍”,這些大軍急需為自己尋找生路,於是就會成為資本家們殘酷壓迫工人的籌碼。由於無業人群的存在,資本家便能夠把一些惡劣的勞動條件強加給員工(如低工資、無休止的工作時間、過快的工作節奏和極低的社會保障等),並有效地阻止預期利潤率的下降。今天的中國,是否會成為馬克思眼中那些資本家的天堂呢?

在北京,天安門廣場旁的大劇院推遲了建設工期。早到的寒流讓戶外工程不得不暫時凍結。但是,專案負責人並不過分擔心。為了彌

《改變世界的中國植物》 第3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