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一百二十三章 楊氏榨菜 (第1/3頁)

三百斤的廚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白菜有很多名字,譬如像什麼大白菜、小白菜、結球白菜、不結球白菜、百財、娃娃菜,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楊川卻喜歡它最初的名字:崧。

瞧瞧,古人多會起名字,一個簡簡單單的‘崧’字,便讓白菜有了一種十分形象的畫面:山腳下,松林邊的坡地上,一朵一朵的白菜,白生生,黃嫩嫩,綠個瑩瑩,簡直好看極了。

這種菜蔬,在六七千年以前,就被先民們發現,並開始人工栽植。

只不過,要說大面積種植,且能讓大多數人品嚐食用,卻一直要到將近一千年後,據史書記載,約莫在白送年間,菘菜終於成為一種常見菜蔬。

在漢帝國,大冬天的能吃一口新鮮菘菜,簡直就難以想象。

也就是說,即便是楊川將這些大白菜直接運到長安城,便可換回難以計數的錢幣、金子、糧食、牲口和農具,更別說將其醃製成酸爽可口的‘楊氏醃白菜’了……

曹襄終於開竅了。

他自告奮勇的成了楊氏的‘專業會計’,跟在楊川屁股後頭,忙得不可開交。

這廝精於算術,小小年紀在商道上卻已摸爬滾打好幾年,憑著他的眼界和見識,以及對長安權貴之家的瞭解,很快便給楊川計算出一個十分精確的數字:

一百二十萬錢。

這一筆錢,意味著什麼呢?曹襄告訴楊川,這一大筆錢幣,可在關中之地購置良田九百畝到一千畝;若是薄田,差不多能購置兩千畝以上。

對於這樣一個結果,楊川很滿意,拍一拍曹襄的肩膀,溫言道:“那就加把勁,把這一百二十萬錢,變成三百六十萬錢。”

曹襄側頭想了想,沒想通。

楊氏醃白菜的確好吃,脆脆的,酸酸的,無論是就飯吃還是夾餅子吃,還是像楊川那樣,變著花樣兒的炒著吃、燉著吃,絕對是極品美食。

問題是,權貴之家就那麼一小撮,根本就吃不了那麼多……

“楊川,你的意思是、賣給那些小門小戶的人家?”曹襄跟隨楊川半年,大致也猜到其心思。

“不,不但要賣給小戶人家,還要賣給那些部曲、僕役,”楊川一邊檢視那些大缸裡的醃菜,一邊沉吟著說道:“想辦法搞一批陶器,要分成上、中、下三種。”

“這上品的罈子裡,裝的自然是上品的醃白菜;中品的罈子裡,裝的自然是中品的醃白菜;至於下品的呢,裝的自然是下品的醃白菜。”

曹襄哈哈大笑,一腳踢在楊川的屁股上:“懂了懂了,你這傢伙還說我這個鹽販子是奸商,以我看啊,你小子才是真的心黑手辣!

嘖嘖,想想看,我舅舅的醃白菜該用什麼罈子?金的?琉璃的?或者,乾脆整幾個羊脂玉的算求,一罈醃白菜賣他幾百金?

這個伱就別操心,醃你的菜去,怎麼賣錢交給我就行了,至於佣金嗎……就讓卓姨送來的那二十名小婦人侍奉本侯沐浴更衣一次,如何?”

楊川面無表情的說道:“好,我這就給母親寫信。”

曹襄嘆一口氣,整個人便如霜打過的白菜葉子,蔫不拉幾的向外走去:“好了好了,一個月內,本侯保證將你的醃白菜賣遍關中之地……”

……

解決了‘包裝’問題,楊川心情極佳。

本來呢,他想自己燒製一批精美瓷器,再往裡面裝上‘楊氏醃菜’,再想辦法賣給皇家貴人和權貴之家;問題是,如今是冬天,還真不適合燒製瓷器、陶器。

而最根本的原因,卻是還是技術難題。

眼下漢帝國燒製的陶器十分簡陋,其中雖然也有一些品質很好的玩意,可是,與後世出現的瓷器比起來,簡直不堪入目啊。

黏土的品質,火候的把控,木炭的質量,以及瓷器燒製過程中的一些秘法訣竅,他一個當廚子的根本就是一知半解。

‘看來,瓷器燒製一事,只能等明年開春再說了……’

在醃白菜的幾處甬道里轉悠一陣,細細檢視、盤算,覺得實在沒有什麼遺漏,楊川信步來到醃製蘿蔔、大頭菜的地方。

這裡就比較簡單,只有堂邑父帶著幾名匈奴人在幹活,一道厚厚的木板門,將之與其他區域隔絕開來,其他閒雜人等禁止入內。

因為,這地方也算一個核心區域:‘楊氏榨菜’的研發基地。

作為一名廚子,如何將食材的價值最大化,這是一種基本的職業操守;這就好比那些個當官的,如何將手頭資源在任期內發揮到極限、且能安全著陸,

《寒喘祖帕顆粒》 第一百二十三章 楊氏榨菜(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