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章 北魏 (第1/2頁)

青燈不歸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北魏(386年—534年)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由鮮卑族拓跋氏所建,也稱“拓跋魏”或“元魏”。下面我將從北魏的建立、發展、改革、衰落及分裂等方面進行詳細闡述。

一、北魏的建立

時間:386年,拓跋珪趁前秦四分五裂之際在牛川自稱代王,重建代國,定都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西北),同年改稱魏王,正式建立北魏。

背景:拓跋部在東漢以前就居住於黑龍江、嫩江流域大興安嶺一帶,過著遊牧生活。東漢以後,拓跋部逐步西遷,進入漠北地區。西晉末年,拓跋部首領 拓跋猗盧因助西晉幷州刺史劉琨對抗匈奴族劉聰、羯族石勒有功,被西晉封為代公,後再封為代王。東晉時期,拓跋什翼犍繼代王位,都於盛樂。然而,376年,前秦天王苻堅攻代,拓跋什翼犍戰敗,代國滅亡。

二、北魏的發展

遷都與稱帝:398年,拓跋 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東北),正式稱帝。

對外擴張:在其孫太武帝拓跋燾時期,北魏先後吞併夏、北燕、北涼,統一北方,與南朝宋形成對峙局面。

社會與經濟發展:北魏時期,社會生產力 逐步得到恢復和發展,特別是農業和手工業有顯著進步。商業活動也日益活躍,北魏鑄造發行的“太和五銖”貨幣在洛陽廣泛使用,使洛陽成為當時的國際性大都市。

三、北魏的改革

孝文帝改革:493年,孝文帝拓跋宏遷都洛陽,並推行一系列漢化改革措施,包括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等。這些改革不僅加速了鮮卑族的漢化程序,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社會進步。

政治與經濟改革:孝文帝還仿照漢人官制,定官品,議定雅樂,制定聲律;下詔班制俸祿;以皇帝的名義頒行均田制和三長制等,這些措施進一步鞏固了北魏的統治基礎。

四、北魏的衰落與分裂

內亂與外患:北魏後期,統治者的腐敗日趨嚴重,吏治混亂,引發了六鎮起義等內亂。同時,北魏也面臨著南朝和北方柔然等勢力的威脅。

分裂:534年,孝武帝元修為權相高歡所逼,西奔關中,北魏分裂為東魏和西魏。東魏由高歡掌控,西魏則由宇文泰支援下的元寶炬建立。此後,東魏和西魏分別被北齊和北周取代。

綜上所述,北魏作為南北朝時期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其歷史充滿了建立、發展、改革、衰落及分裂的複雜過程。這一過程中,北魏不僅實現了北方的統一,還透過一系列改革推動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然而,由於內憂外患的交織作用,北魏最終走向了分裂和衰落。

北魏遷都後,六鎮(沃野鎮、懷朔鎮、武川鎮、撫冥鎮、柔玄鎮、懷荒鎮)的政治地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這些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政治地位下降

遠離政治中心:北魏遷都洛陽後,六鎮從原本的邊疆重鎮逐漸遠離了政治中心。這導致六鎮在朝廷決策中的影響力減弱,其政治地位也隨之下降。

官員選拔與升遷受阻:遷都前,六鎮將領多為拓跋部貴族及其成員或中原強宗子弟,他們憑藉軍功和家族背景在朝廷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遷都後,隨著政治中心的南移,六鎮將領的升遷通道受阻,他們在朝廷中的話語權逐漸減弱。

二、經濟待遇減少

物資供應減少:遷都前,朝廷經常揀選宗室勳貴擔任鎮將,並從河北等地調撥大量糧食等物資以保證六鎮的供應。然而,遷都後,隨著戰略重心的南移,河北的物資供應不再優先保障六鎮,導致六鎮的經濟狀況惡化。

特權喪失:遷都前,六鎮將士享有免除徭役和賦稅等特權,並經常受到皇帝的賞賜。然而,遷都後,這些特權逐漸喪失,六鎮將士的經濟負擔加重。

三、社會矛盾激化

民族矛盾:隨著漢化政策的推行,鮮卑族與其他民族之間的矛盾逐漸激化。六鎮將士多為鮮卑族或其他少數民族,他們在漢化過程中感到被邊緣化和排斥,這種民族矛盾加劇了六鎮軍民對朝廷的不滿。

內部矛盾:由於經濟壓力增大和政治地位下降,六鎮內部也產生了諸多矛盾。將士們對朝廷的腐敗和剝削感到憤怒,同時鎮民之間也因為資源爭奪而產生摩擦。

四、軍事防禦能力減弱

兵力減少:由於經濟壓力和政治地位的變化,六鎮的兵力逐漸減少。這使得六鎮在抵禦外敵入侵時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挑戰。

防禦設施荒

《華夏帝國》 第6章 北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