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部分 (第1/4頁)
一半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00萬戶移民準備霸佔土地1000萬町步'每町步約合99。18公畝。'(約合9。918億公畝),'〔日〕《現代史資料11·滿洲事變(續)》美鈴書房,1972年第949~950頁。' 佔全東北可耕面積的1/3。日本移民按其性質分為五類:
一是由政府直接組織的集團開拓民;
二是由民間組織的集合移民;
三是由青少年組成的義勇隊移民;
四是分散移民;
五是鐵路自警村移民。
這些移民有目的地分佈在三個地帶:
(一)所謂開拓第一線地帶,主要是東北邊境與蘇聯接壤地區,目的在於為關東軍直接充實兵源或作為兵站據點。此類移民約佔40%。
(二)所謂開拓第二線地帶,即長白山、哈爾巴嶺、老爺嶺、小興安嶺、大興安嶺為環形的內側及松遼平原周邊的外側地區。其目的是為了切斷抗日聯軍和東北人民之間的聯絡,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這部分移民約佔50%。
(三)所謂開拓第三線地帶,是指鐵路沿線、重要城鎮周圍和重要河川沿岸,以加強經濟掠奪為主要目的。這些移民約佔10%。日本在實行移民的過程中,規定每戶移民給田10~15町步(約合991。8~1487。7公畝)。這些土地絕大部分是用極低廉的價格或其他非正常手段收買或霸佔的。那些被剝奪土地而未離開原地的農民,都淪為日本移民或偽移民公司的佃戶,受其奴役和剝削。
日本對東北農業的掠奪,除了移民霸佔土地外,還大量掠奪農產品,特別是大豆和玉米等。“九·一八”事變前5年,東北平均每年向日本輸出大豆三品(大豆、豆餅、豆油)163萬噸,佔大豆三品總輸出的40%。“九·一八”以後,日本壟斷資本“三井物產”和“三菱商事”等,以壓低價格等手段掠奪東北糧食,運到日本和世界各地牟取暴利。1934年東北運往日本的玉米價值290多萬元,佔總輸出的58%。1936年至1937年,東北每年平均向日本輸出大豆三品132萬噸,佔總輸出的46%。
此外,日本還在東北誘騙人民種植鴉片,毒害廣大群眾。據1940年日本《滿洲國年鑑》記載,單法律許可種植鴉片的面積,1933年為94。1萬公頃,1937年增加到103萬公頃。鴉片產量,僅熱河種煙老區1936年即達815萬兩。官營鴉片零售所,在瀋陽一處就有730多家。鴉片銷售量,1933年為120萬兩,1937年就增到1230萬兩。鴉片收入,1933年是550萬元,1937年則達到4780萬元。吸鴉片上癮者登記人數,1933年為56804人,1937年達到811005人,增加了14倍。
(三)奴役勞動與殘酷壓榨
為推行經濟掠奪計劃,日本在東北實行極其野蠻的勞工政策。“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專門成立了管理勞工的部門,並在北平、天津先後成立了騙招關內勞工的公司。據不完全統計,1931年到1937年間,僅從關內騙招到東北的勞工即達3108533人。除騙招外,日本還採取攤派、強徵和抓捕等手段,搜刮勞力,以滿足經濟掠奪擴大的需要。這些勞工至少有1/4是在關東軍的刺刀下擔負沉重的勞役。但最多的還是為戰爭服務的所謂重要產業,幾乎佔半數以上。其中礦工最多,最高年達534000人。
這些勞工被抓到工廠、礦山和施工單位以後,受盡虐待和折磨。他們勞動時間最長,工資待遇最低。據1935年大連、瀋陽、長春等城市調查,同樣工種的工人,中國工人的工資不及日本工人的1/3,有的不及1/6。如果日本工人平均工資為100,則同工種中國工人平均工資所佔的比率是:機械工人佔32。2%,化學工業工人佔22。4%,印染工人佔15。6%,飲食業工人佔24。5%。超時、過量的勞動,惡劣的勞動條件和生活條件,造成疾病流行,事故不斷,成批的工人無辜致死。死了之後就被扔進廠礦附近的山溝裡;有些人還未死掉,也被活活地拋入亂屍坑。這樣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許多日本殘害中國勞工的“萬人坑”。
僅在雞西、鶴崗、遼源、撫順、阜新、北票等煤礦和鞍山、本溪南芬、弓長嶺等鐵礦以及豐滿東山、大石橋虎石溝、金縣龍王廟、石人、河龍、拉古哨等地,就發現50多處“萬人坑”,掩埋著60多萬具被殘害的中國勞工的屍骨。如撫順煤礦,自1906年到1945年,日本從該礦掠奪優質煤2億多噸,殘害礦工近30萬人,平
《中國抗日戰爭史讀後感3000字》 第5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