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宋孝宗趙昚 (第1/2頁)
青燈不歸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宋孝宗趙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字元永,是宋朝的第十一位皇帝,也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其在位時間為1162年7月20日至1189年2月18日。趙昚出生於秀州青杉閘(今屬浙江省嘉興市),初名伯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七世孫,生父為趙子偁。
早年經歷
趙昚幼時即被宋高宗趙構選中,於紹興二年(1132年)入宮,由張婕妤(即憲聖慈烈皇后)撫養。紹興五年(1135年),他被封為建國公,並隨後逐步提升地位。紹興十二年(1142年),他進封為普安郡王,並出宮居住。紹興三十年(1 160年),趙昚被正式立為皇子,並改名為瑋。次年,即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他被立為皇太子,並改名為昚。同年,宋高宗趙構禪位於趙昚,使得宋朝的皇位再次回到了宋太祖一系。
政治生涯
趙昚即位後,展現出了銳意進取的姿態。他平反了岳飛的冤 案,起用了主戰派人士,並試圖透過“隆興北伐”收復中原失地。然而,北伐並未成功,趙昚最終與金朝締結了“隆興和議”,恢復了宋金之間的和平狀態。
在內政方面,趙昚注重整頓吏治,裁汰冗官,重視理財,並積極賑濟百姓。他的這些舉措使得南宋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 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趙昚也被認為是南宋最有作為、最賢明的皇帝之一,史家譽之為“南渡諸帝之稱首”。
家庭與後世
趙昚在位期間,有多位皇后,包括成穆皇后郭氏(追封)、成恭皇后夏氏和成肅皇后謝氏等。他的子女眾多,其中皇太子趙惇在趙昚禪位後繼位為宋光宗。
趙昚於淳熙十六年(1189年)禪位於趙惇,自己則被尊為“至尊壽皇聖帝”。然而,退位後的趙昚並未能安享晚年,由於光宗趙惇的不孝行為,他最終鬱郁成疾,於紹熙五年(1194年)駕崩於重華殿(今浙江省杭州市),享年六十八歲。他的廟號為孝宗,諡號為哲文神武成孝皇帝(後加諡紹統同道冠德昭功哲文神武明聖成孝皇帝),葬於永阜陵。
人物評價
趙昚作為南宋的中興之主,其政治才能和治國方略得到了後世的廣泛讚譽。他不僅在軍事上試圖收復失地,更在內政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使得南宋在他的統治下達到了一個相對繁榮和穩定的時期。同時,他的人格魅力和道德品質也為後世所稱道,成為南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皇帝。
趙昚,即宋孝宗,是南宋時期的一位傑出皇帝,他在多個重大事件中都有突出貢獻。以下是他的一些主要貢獻:
一、政治與內政改革
平反岳飛冤案:趙昚即位之初,便著手為岳飛平反昭雪,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並訪求其後代加以錄用。這一舉動不僅恢復了歷史真相,也重振了朝綱,為後來的北伐行動奠定了民心基礎。
整頓吏治,裁汰冗官:趙昚在內政上大力整頓吏治,裁汰冗官,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他嚴格限制恩蔭數目,縮減各級官員蔭補的數量,從而提高了官員的素質和工作效率。
加強集權,防止外戚干政:趙昚吸取了權相秦檜長期位居宰相、形成盤根錯節勢力的教訓,大大縮短了宰執的任期,並嚴格遵守外戚不預政的“家法”,成功地防止了外戚擅權攬政的局面。
二、經濟與民生改善
重視農業生產:趙昚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生產,出臺了大量惠民措施,減輕農民的賦稅負擔,免稅還免去歷史中欠下官府的錢糧。這些措施促進了農業的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賑濟百姓:對於發生災害的地區,趙昚及時開倉放糧,大力賑災,幫助受災群眾度過難關。
三、軍事與外交
發動北伐,力圖收復失地:趙昚即位後,銳意進取,起用主戰派人士,發動“隆興北伐”,試圖收復中原失地。雖然最終未能成功,但他的這一舉動展現了南宋朝廷的骨氣和決心。
穩定邊境局勢:趙昚在位期間,與鄰國進行了一系列友好交流和合作,穩定了南宋的邊境局勢,為國家的內政改革和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四、文化與教育
推動科舉制度改革:趙昚重視文化教育的發展,積極推動科舉制度的改革,選拔了一批優秀的官員,為國家的繁榮和進步奠定了基礎。
設立賢良方正標準:他設立了賢良方正的標準,透過科舉考試選拔官員,使得人才得到了更加公平地選拔。
《華夏曆史十大昏君》 第12章 宋孝宗趙昚(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