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5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薄��謊災���誄腥獻試聰∪鋇那疤嵯卵芯咳綰翁岣摺靶�省薄�

平靜並且理性地接受“資源稀缺”這個現實,其困難程度超乎想象,乃至於從人類整體來看,理解並接受這個現實大約花費了將近兩千五百年……從狄奧根尼斯,到凱恩斯。

而所謂的“人人都能成功”明顯是荒謬的。首先,每個人擁有的資源不僅有限,並且各不相同,甚至大大不同。不妨設想一下極端情況:

1) “成功學”所倡導的所有方法都是完全正確的;

2) 每個人都能做到貫徹並實施那些完全正確的方法;

但是,即便如此,還是不可能出現人人都能成功的結果。因為,必須接受的前提是“每個人擁有的資源不僅有限,並且各不相同,甚至大大不同”,所以,最終,用圖表把每個人的效用畫出來之後,依然是隻能是正態分佈曲線(只不過是一個底部更高的曲線),而永遠不可能是這樣一條直線:

5。b 成功的定義……“成功學”的核心缺陷

成功究竟是什麼,好像誰都知道,卻又誰都說不清楚,也很難找到一個統一的定義。字典裡的解釋倒是簡單明瞭,所謂成功,就是達成預期目標。這個解釋固然正確,卻不完整,因為,每個人可能預期的“目標”實在是千差萬別。

然而,在那些佔滿了幾乎每個書店一個專櫃甚至專區的“成功學”書籍中,可以看到他們的共同點,就是“成功”定義簡單化、庸俗化。最近《新週刊》12 有一篇不錯的文章,標題是《有一種毒藥叫成功》。對於“成功學”對“成功”庸俗而又過分簡單化的定義,《新週刊》如此諷刺:

……在成功學的邏輯中,如果你沒有賺到“豪宅、名車、年入百萬”,如果你沒有成為他人豔羨的成功人士,就證明你不行,你犯了“不成功罪”!

助你“實現人生價值”、“開發個人潛能”、“三個月賺到一百萬”、“有車有房”、“三十五歲以前退休”……成功學氾濫於職場和網路,上進人群迷失在多款提升課程和短期培訓班裡,成功學大師滿天飛,成功學培訓蔚為大觀成產業。

……當全民成功變成狂熱風潮,成功上升為絕對真理般的、人人趨之若鶩的主流價值觀,成功學就是一粒毒藥,而信奉成功學的人就淪為犧牲品。

有趣的是,儘管每個人都說“這世界變化快”,可是最終我們總是發現“沒什麼變化”。今天的“豪宅、名車、年入百萬”是很多男人夢寐以求的東西,甚至是姑娘們選擇配偶的條件。翻翻舊報紙吧,六七十年代,姑娘們擇偶要求男方要有“四大件”:手錶、腳踏車、縫紉機、沙發;八十年代也要求有“四大件”:電視機、冰箱、錄音機、洗衣機;二三十年之間的表面變化反映的是本質上的不變……反映的都是人們“想要擁有未曾擁有的物質或者資源”的強烈願望。

其實,誰都知道一個道理,“你不可能什麼都有”。沒有人是傻子。可是,“想要擁有未曾擁有的物質或者資源”願望是如此強烈,所以,人們開始轉到另外一個方向上去:“我擁有的是不多,但是比你多!這樣我就很快樂。”細觀很多人所定義的“成功”,歸根結底其實只要四個字就可以概括……“高人一等”,即,市井語言中所謂的“牛×”。不能做到比誰都牛,那麼最好“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退而求其次也起碼應該是比大部分人或者很多人更牛。

用這樣的方法定義“成功”,早就註定了尷尬的結局。財富也好,權利也說,地位也罷,用這些東西去定義成功,只不過是說法不同而已。絕大多數人的追求不過如此。要是比誰都牛就是成功的話,這世界上就不會有成功者了……上帝最牛逼(如果他、她,或者它,真的存在的話)……而且那還不是人,是神。然而,大多數人從來不覺得他們的定義有什麼問題。要麼怎麼會有人甚至連陽具都肯放棄而去做奴才呢?……這種例子古今中外哪兒都有,隨手一抓從指縫裡都能漏出無窮多。

事實上,被基督教定義為七宗罪之一的“嫉妒”也是這樣產生的。嫉妒的產生源自於對自己與他人之的差異的扭曲理解。大多數人一生無法擺脫由比較而產生的情緒,不管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有人說,幸福是一種比較。更有人戲謔到,對一個男人來講,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總是比妹夫的收入多20%。有句廣告詞頗為流行,事實上也同樣基於一模一樣的心理: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可是問題在於,比較是相對的,相對是永遠沒有盡頭的。於是,我們可以輕鬆想象那些把自己的幸福觀建

《把時間當做朋友經典語錄》 第15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