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7部分 (第1/4頁)

做男人挺好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履鐧墓匭摹�

婚後的第三天,新娘和女婿要回門。這天吃過早餐後,早已經妝扮好的新娘和新郎在朋友和親屬的陪同下,帶著茶、糖、肉、餌塊等禮物去女方家。新娘在快到自己家時要放聲大哭,表示自己急著見到自己的家人。進家門後,新人先拜祖先,再拜父母和長輩,最後向客人敬酒行禮。客人們喝完酒之後,送給新人一些禮物。女方村寨的男女青年會到新郎坐的桌上敬酒,同時想出很多辦法戲弄和刁難新郎。當天傍晚,新人不能留宿於女方家,必須返回自己家。在離開之前,岳父和岳母要回贈些酒、糖之類的禮物給自己的女婿。

新婚的第四天,如果新人家離麗江古城比較近,就會一起遊麗江的古城街,在路上遇到親友時還要向他們散發喜糖。在一些納西族人居住的地區,新娘在這一天會在小姑等女性的陪同下上街買魚、蔥和松明等東西,表示魚水之情、照亮前程和孩子聰明等含義。第五天,新娘要獨自回孃家,同母親、自家姐妹、女伴談話。這時,父母會教她怎麼待人處事,以及一些生活方面的規矩和禮節,傍晚新娘必須返回夫家。到此,新婚才算完全結束。 。。

第十四章 納西族文化(4)

四、演變中的中元節

每年農曆的七月十五,納西族人都要過傳統的節日——中元節。它在納西語中稱“三美波季”,也被稱為“鬼節”或“七月半”。納西族有祖先崇拜的習俗,中元節是他們祭拜祖先的重要節日。在節日期間,他們要把自己家或家族的歷代祖宗接回家中供奉,表示對先祖的懷念,祈求先人保佑全家平安。

虔誠祭祖的人們

納西族的中元節有著濃郁的民族特色,分為“接祖”和“送祖”兩部分,每個家族都有接祖和送祖的固定日期。有的家族是七月初一接祖,直到七月十五才送祖;有的家族則在七月初九或者七月初十接祖,七月十四送祖。

到接祖那天,家裡的主婦要先煮好一碗麵條,然後主人拿著香火紙錢到自家的大門外點燃香燭,一邊燒紙錢,一邊嘴裡念著請自家的歷代祖宗回家過節,這樣就算把祖宗請回來了。家裡的堂屋還要立一個祖先的牌位,上書“……氏門中歷代內外宗親之位”,並在牌位前供一碗麵條、糕點、海棠果、茶水和酒等,供桌上還要點燃長明油燈。在接祖當日的晚飯中,家裡的主婦一定會準備一道叫炒芋花的菜,象徵著給老祖宗用的柺杖。送祖宗之前,人們要在每天晚飯前先燒香祭祀,並把飯菜在牌位前敬獻一會兒,即把每道菜挑上一點,放進一個裝有冷水的碗裡,再倒到門外,表示請老祖宗吃飯,然後全家人才能坐下來吃飯。在節日期間,大人會告誡孩子們不能在家裡哭鬧、喧譁、追逐,以免驚擾老祖宗休息。已經出嫁在外的女兒則要在節日期間帶上香火紙錢和糕點等供品回孃家祭祖,否則就說明她已忘祖忘本。

送祖這一天,家人要把出嫁的女兒請回家來吃飯。每家每戶早早地吃過豐盛的晚飯後,就開始送祖先出門,讓他們回到自己安息的地方去。送祖時,人們要把以前供奉的紙牌位燒掉,並給老祖先燒很多紙錢,然後用一個盆把牌位前所有的供品裝進去倒到河裡,讓河水沖走,再在河邊燒上幾柱香,祝願祖先一路走好。到了夜晚,孩子們高高興興地來到河邊,把一盞盞精緻的河燈小心地放入河裡,讓它們帶著自己的祝願和希望,順著河水漂向遠方。現在,在中元節放河燈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娛樂活動。

五、納西族騾馬大會

納西族騾馬大會是一種物資交流會,在納西族居住區具有影響的騾馬大會有麗江縣騾馬會和永勝縣騾馬會。

麗江縣騾馬會一年兩度,即“三月會”與“七月會”。三月會早期為黑龍潭會,一般在農曆三月中旬舉行,為期5—7天,會場在麗江黑龍潭邊的廣場,是清代以來納西族人祭祀龍王、祈求豐收及進行物資交流的活動。七月會在麗江縣城獅子山後的曠野舉行,為期7—15天。據當地民間傳說,這裡的騾馬會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麗江自古就有“花馬國”之稱,《明史》中記載:麗江民以馬易金。其他一些資料也寫到了獅子山的七月騾馬會,其中還詳細描述了麗江馬:體型勻稱、四肢有力、頭小而靈秀、善跑且耐力好,不但農民喜歡,部隊也常常大量購買它。

辛亥革命後,七月騾馬會開始聲名遠播。到了會期,雲南各地的農牧民都會前來,陝西、河南、四川、安徽等省區的人也會不遠千里地來選購騾馬,並帶很多貨物在這裡進行交易,甚至還有尼泊爾的客商,每天上市的騾馬可達數萬頭。另外,這裡還出售各

《滇味小炒肉做法》 第27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