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鼕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作者:天下霸唱
¤╭⌒╮ ╭⌒╮歡迎光臨
╱◥██◣ ╭╭ ⌒
︱田︱田田| ╰……
╬╬╬╬╬╬╬╬╬╬╬╬╬╬╬版 權 歸 原 作 者
。。
引子
舊時,天津衛出過四位奇人。一是水上公安“河神”郭得友,屢破奇案;二是火神廟派出所的“飛毛腿”劉橫順;三是無寶不識的竇佔龍;四是批殃榜的崔老道,擅能降妖捉怪。《無終仙境》開頭說的就是崔老道,後來他在南門口擺攤兒算卦,庚子之前他在餘家大墳的一座破廟之中充當管香火的廟祝,那會兒還是以批殃榜為生。
有人就問了:“什麼是殃榜?”
殃榜又叫“殃紙”,當今說到殃榜或殃紙,不僅沒人見過,連聽過的人怕是也不多。很早以前,有一種專門給死人寫殃榜的陰陽先生,一般是道門兒中人來做,清朝末年還有吃這碗飯的。過去“會、門、道”多,江湖上的“幫會、門派、宗教”合稱“會門道”。老天津衛人不說入會、入教,也不說信教、信理,習慣說成“在教、在理兒、在道門兒”,在理兒是指入了理教白衣道。而在道門兒的人,大多指火居道或天師道,殃紙通常由他們來批寫。
如今說批殃榜,人們都認為全是迷信,也失傳很多年了,過去相信這些的可是大有人在。咱們先說說什麼是殃紙。殃是遭殃的殃,說白了就是倒黴走背字兒的意思,出自《易經》。《易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傳說在人死之後,死屍中會有一口怨氣,這股子怨氣為“殃”,必須等到怨氣出去方可入土為安,行話謂之“出殃”。至於死後幾天出殃,這就因人而異了,有三天或五天的,也有七天或八天的。活人忌諱讓死者的怨煞之氣衝撞,輕者倒黴,重者喪命。在舊社會,凡是出殯的人家,都必須掏錢請陰陽先生批寫“殃榜”。這個殃榜並不是頂個腦袋的先生都可以寫,也得官府認可才行。陰陽先生在殃紙上寫明此人是在什麼時辰,怎麼死的,何時何日出殃,哪年哪月下葬,立字為據,相當於一紙“死亡證明”。陰陽不批者,即為死因不明,必須報官。
那時候抬棺材出城入土,都會經過城門,各個城門皆有軍卒把守,盤查活人也盤查死人。你拿不出殃榜,就別想抬棺出城。比方說殃榜上寫明是溺水身亡,可開啟棺材一看是讓刀給捅死的,兩下核對不上,這可不得了,誰寫的殃榜,誰就跟著吃人命官司。可見批寫殃榜這一行當,自有官法上的用途,不只是迷信風俗。
崔老道在餘家大墳破廟開殃榜,廟門前常有草蓆子,當中卷的全是“路倒”,也就是死在路邊找不到主家的死屍,由民夫抬到餘家大墳破廟,請崔老道寫一紙殃榜,是凍死還是餓死的,必須留個案底,再由慈善會掩埋。所以說,寫殃榜的會看死人,看得出人是怎麼死的,而且一看一個準。
崔老道只是窮老道一個,雖說本事不小,卻經常倒黴走背字兒,還連累了不少人。大夥都以為他這是批殃榜批多了,背地裡說他是“殃神”。
第一章張小把兒挖人參
【1】
提起這個話頭,我得先往前邊說。當年我曾祖父張小把兒住在天津衛餘家大墳,他是崔老道的結拜兄弟,在他十二三歲那會兒,出去開逛當了混混兒,別人不提他大號,皆以“張小把兒”相稱。“把兒”是“把式”之意,過去說一把兒為頭等本領,二把兒次之。十來歲的半大小孩,沒能耐卻充好漢,因此叫他“張小把兒”,說不上挖苦,可也有幾分褒貶在裡邊。
當時是清朝末年,張小把兒在那時候可不是一般的窮,要說他窮到什麼地步?豈止是吃不飽穿不暖,甚至不能說“吃了上頓愁下頓”。因為吃了上頓沒下頓至少還有個上頓,而張小把兒很多時候連上上頓都沒有,一頓他也頓不上,窮得只有一件破襖,補丁摞補丁。穿到後來,連補丁都沒地方打了,他倒會想法子,再破了口子就用麻繩揪上,一身的繩頭,認識的人知道這是張小把兒,不認識的打遠處一看,還以為他是個賣粽子的。破成這樣的棉襖,張小把兒也捨不得扔,天冷了填進棉絮是棉襖,等天熱了抽出棉絮,又可以當成夾襖來穿,跟要飯的乞丐也沒什麼兩樣。一件破襖補丁摞補丁,不填棉絮的時候,穿到身上晃晃蕩蕩。他還有一論,說各位別看我張小把兒窮,三寶可是有了兩寶。別人問是哪三寶,他說,是醜妻、近地、破棉襖。老婆長得醜為一寶,好處是擱到家裡放心,更兼粗手大腳,生孩子做飯,用起來不心疼。出門混飯吃,離家
《鬼家虎所有系列》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