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清明掃墓 (第1/3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次真的應景了,家鄉這次的清明節基本上天天都有雨水不斷,今年年初還下了十年難得一見的大雪,清明節掃墓一般都是在假日的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米雲自己不記得多久沒有參與過清明掃墓祭祖了,至少有二十多年了,因為常年工作在外,還有十年在外學習,可能十二歲前還能參與村裡的掃墓祭祖活動。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四月四日或四月五日舉行。這一天人們會祭拜祖先,掃墓緬懷已故親人,並進行一些祭祀儀式。
掃墓活動是清明節最重要的習俗之一,人們會到祖先的墳墓前清理墓地、獻上鮮花、食物和紙錢,以示尊敬和懷念。此外,人們還會進行祭祀儀式,包括燒香、上供和祈禱,以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安寧。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節日之一,體現了人們對祖先的敬仰和對家族傳統的重視。
米雲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等70後,80後,90後這幾代人過去了,後人還會不會經常在清明節進行祭祖掃墓活動,因為時代變化太快,很多傳統東西都在慢慢淡出了,就是以前盛行千年的春節走親戚活動都已經慢慢淡出了,年味越來越少。
清明掃墓祭祖在我們父輩那代還是比較虔誠的,爺爺輩也是,哪怕遠在百里之外,都會趕回來掃墓祭祖,七八十歲的爺爺和外公他們那輩只要身體還能動,都會坐車去掃墓,哪怕是一個多小時的舟車勞頓,也不會放棄,年年如此,後來外公癱瘓在床,才慢慢取消了百里之外的掃墓。
米雲家鄉的掃墓祭祖比較簡單,就是買點紙錢和插花,還有蠟燭和香,點上一掛鞭子就好,小輩們給先祖們磕幾個頭,墳頭插花,墳前點上蠟燭和香,就可以了,不用擺放水果和肉食等供品,不浪費食物,該買的東西買到位就行。
米雲家的習俗就是這樣,比較簡單和節儉,一大家子人約好一起去掃墓,清明節前三天和後四天都可以,也就只有直系親屬三代去掃墓,基本上都是如此,因為隨便一大家族基本上都是百來口人,父輩他們一般都是七八姊妹,子孫後代都還不少,父輩們的堂兄姊妹和叔伯姊妹就更多了,都只能顧上自家的直系親屬三代人了。
民間有二月清明青一片,三月清明草不見的說法,意思是如果農曆二月份出現清明節,那麼就說明今年春天來得早,氣溫回暖快,自然界到處都是綠油油的景象,而三月份的清明,意味著春天來得晚,這個時候還有點冷,草木還未完全發芽。
這也說明,今年的清明將會是春意滿滿,一派生機勃勃之象。不過,在老一輩人眼裡,早清明還意味著今年清明節上墳燒紙宜早不宜遲。鄉村現在正是油菜花遍地金黃的海洋,早一點的都已經結上菜籽了。
而且清明上墳還有“前三後四,左五右六”的說法。那麼這是何意呢?今年清明上墳哪天好呢?
所謂“前三後四”,指的是清明節前三天或後四天上墳燒紙是最好的。為何這樣說?原因有三。
首先,由於清明假期是從清明這天開始的,所以清明節上墳的人就會比較多,此時燒紙錢的人也比較多,對於先人而言,就容易收不到紙錢,因為陰間的道路會比較擁擠。而清明節前三天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了。
其次,清明節假期,人們都會選擇回家上墳祭祖,而此時道路也會發生擁堵,容易導致上墳時間延誤,尤其是高速路,一旦堵車,上墳計劃就會改變,影響人的心情,也影響上墳的心情。
最後,據史書記載,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而寒食節源自紀念介子推的典故,這天就需要禁菸火,吃冷食。為此清明前一二日,人們無法燒紙,所以就不會選擇上墳。
另外,由於古代人交通不便,為此清明假期往往有7天,為此清明後四日也就成了上墳祭祖的好日子。
所謂左五右六,指的是上墳當天的時間,一般在早上5、6點最佳。
據瞭解,古人認為清明節上墳越早越好,尤其是早上太陽還未升起的時候,此時陰盛陽衰,對於先人來說,是最佳收取紙錢的時間。
另外,民間還有另一種上墳,那就是由於清明節當天是不能為祖墳添土的,為此添土往往需要在清明前進行,而春分之後的五到六天就成了最佳的添土時間。這也是清明上墳“左五右六”的原因。
當然,在古人眼裡清明上墳確實有著這樣那樣的講究,但是對於現代人來說,由於實際情況不允許,為此有些講究就不適用了。就比如上墳時間,早上5、6點鐘,很多人都還沒起床,為此上墳時間就會延長。
《80後的回憶畫面》 第120章 清明掃墓(第1/3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