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假日 (第1/4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面章節各種型別的都有回憶,就連自然天氣都有科普,主要還是停留在米雲十幾歲的記憶之前,之後的記憶不願觸碰,40歲之前回憶前三十年的生活故事,米雲50歲左右才原意回憶前二十年的故事,人的一生中,往往都是童年的回憶最為珍貴和純潔,青壯年的記憶其實也還好,中老年的記憶可能就更多壓力和憂傷了。
說實話六月之後,米雲還是有大量空閒時間的,沒有重要的學習任務和考試,每天都可以大規模的書寫文字,但可能懶惰,反而不願下筆,寧願多刷影片,可能現階段確實不方便寫下去,近二十年的生活確實還有點敏感,不願觸碰,太多的人都在世,老年化時代到來,人均壽命80歲已經是平均水平了,其實還可以多寫一點,至少先寫到中學和大學時代,其實這段上學時間也還是純潔的時代,也是有回憶的畫面的,尤其大學畢業後的十幾年中會有太多的故事,剛出社會,跟社會人士打交道,碰到的事情太多,經過社會實踐活動,更能體會到社會生活的複雜和不容易,發生的故事最多,記憶也很深刻,更多敏感的故事也就發生在這段時期,非常敏感和深刻,但又不能多提,真實生活就是如此,一代代人的努力,很多的黑暗逐漸走向正大光明,米雲就體驗過暫住證和居住證制度的時代,居住證到現在都還存在,也許有一天也會在生活中消失。
時光飛快,世事變遷,一代人會有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無論如何變遷,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是萬萬不能背棄的。優秀的文化需要繼承,迷信落後的文化可以淘汰剔除,有些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卻因西方文化的衝擊,而漸漸被國人淡忘,有人稱之為這是時代進步的必然。米雲也認可,但完全遺忘也是不對的,畢竟也是先輩們幾千年的文化傳承,可以完善和變更,選擇性的繼承下去。
當你對這些外來的洋節趨之若鶩時,你對中國的傳統節日還了解多少呢?說實話米雲個人是從來不過洋節的,不討厭,也不反感,不支援,不反對的態度,任何文化都有自己的出處,存在即是合理,不能強求別人跟個人喜好一樣。
端午節剛過,說實話,今年的三天端午節假期米雲都沒有吃上粽子,但在去年,米雲一年四季都會有吃粽子,粽子就放在冰櫃,米雲會在網上買一堆儲存到冰櫃當糧食吃,日子過的算比較窘迫吧,近兩年經濟不景氣,各方面的日子也不好過,本章節就說說過節吧,除了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這幾個享受假日的傳統節日人們會牢記不忘之外,年輕人們的心目中不能忘記的,恐怕當數自家的國慶節,國際勞動節、和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及聖誕節、平安夜了。情人節一到,是一花難求,愚人節一到,是一飯難求,平安夜又是一果難求。而精明的商家們,近幾年又搞了什麼雙十一光棍節、雙十二購物節等等,不僅弄人們是目不暇接,還培養了一大批消費者。
米雲幾十年中,最喜歡的還是春節、清明節、端午節、勞動節和中秋國慶。基本上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了,留有印象的也就是這些節日,這些節日都能吃到好吃的東西,還能和親人相聚,米雲記得小時候勞動節的假日一直就是五天,近十年有調整,最近幾年又調整回來了,現在的中國節假日並不多,比起古人來說還是少了很多很多。
米雲個人比較喜愛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可能有點不合群,不合時宜,畢竟每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生活方式,不能強求每個人的喜好,有興趣的可以跟米雲回顧一下那些我們先輩生活中非常重的傳統節日吧!
在中國古代,“年”是非常重要的節日。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日”,而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雖然現在春節還被我們隆重慶祝,但是“人日”已經被逐漸淡忘了。
其實在古代,“人日”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它是進入新年之後的第一個節日。陳樹千在《節日中的詩歌盛宴》中講了“人日”的來源——在西漢時期,人日這個節日就有了雛形。東方朔在《佔書》中記載:“歲後八日,一為雞,二為犬,三為豕,四為羊,五為牛,六為馬,七為人,八為谷。”這樣的創世神話是先民對人類起源的猜想,也是人類對自身主體性的一種確認。
中國歷史悠久,先後出現的節日也有很多,有些我們一直延續到現在,比如“元日”,就是現在的春節,還有清明節、端午節等。
還有很多節日,已經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具體說來,比如唐朝節日中,“人日、上元、晦日、中和節、二月八日、社日、上巳、寒食、四月八日、伏日、七夕、中元、重陽、冬至、臘、歲除”等十多個節日已經消失了。
《80後的回憶畫面》 第150章 假日(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