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火的回憶 (第1/4頁)
閒雲小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自然的風雨雪雷電都寫完了,只剩下火這個主題了,米雲始終覺得大自然的一切都是生命的真諦,米雲雖然不相信鬼神學說,但相信大自然的生態,它給人類帶來了勃勃生機和美好的生活,也能帶來苦難和災難,人類歷史飽經滄桑,不管時代怎麼變遷發展,大自然的風雨雪雷電火都從來沒有缺席過人類的世界,人類歷經千辛萬苦,飽經風霜,最後也終見得彩虹。
幾千年來有歷史記載的文明都是如此,一代代人的繁衍和傳承,爭鬥無數,有興盛,有衰敗,有消失在歷史長河的物種和文明,還好我國傳承了幾千年,是歷史最長的文明古國,沒有完全斷代過,世界上的幾大文明古國多少也有斷層過一段時間,世上只有大自然的風雨雪雷電火從來沒有消失在人類的視野。不說遠了,就是近現代,人的一生,代代使命不同,代代生活不同,唯一相同的就是人的一生多苦難,少快樂,一生都在風雨兼程,努力拼搏的生活,留下了太多的悲傷和無奈,僅以古人的一首詩詞和改編網友的兩首打油詩分享一下人的一生命運的不甘和遺憾。
《黃粱一夢的一生》:青山不老我不閒,一生忙碌為油鹽。風風雨雨幾十載,轉眼黃土埋胸前。我笑青山顏不變,青山笑我已暮年。如牛到老不得閒,得閒已與山共眠。青山不老我不閒,半生蹉跎已惘然。處處奔波處處難,夢想變為三兩三。懷夢少女已不在,點點斑斑現鏡前。青山問我是否怨,我笑青山太悲觀。只記美好不記怨,方不辜負此世間。
改編打油詩二首,網友帶來的靈感:
人生苦短1
我問青山何日老,青山問我何時閒。
我羨青山不改色,青山笑我近暮年。
終日奔波柴米鹽,操勞半生掙米錢,
歷經風雨近半百,他日歸隱守桑田。
人生苦短2
日思柴米夜思錢,忙碌半生未得閒,
也想痛飲抱花醉,奈何月俸三五千,
誰人不想花前醉,無奈生活不得閒,
空有凌雲萬般志,負了大業失紅顏。
回到火的主題,記憶中的火有什麼,除了小時候燒的柴火和煤火,見過的鬼火,小時候是沒見過什麼火災的,可能那時候資訊不發達,身邊也確實沒有火災案例,只有近十年來,才看到了無數次火災的新聞報道。
米雲在二十三歲之前,都是吃柴火飯和煤火飯,在農村生活就是這樣,煤炭用的少,就記得用過兩三次,用完一袋煤炭,就再也沒用過了,煤炭哪裡來的都不清楚,煤炭燒火主要沒多少煙,不會燻壞眼睛,煤炭的記憶少,上小學五六年級住宿生活的時候,學校廚房蒸米飯用的就是煤炭,自個村裡小學四年的用的木材蒸米飯,這個米雲還是記得清楚。
米雲的前二十年與火打交道不少,首先生火做飯就得燒柴火,用煤火做飯,也要把第一個窩蜂煤球用柴火點燃,煤火雖然方便,但火小,煮個飯和粥,燉點菜還能接受。炒菜,煮水洗澡就太慢了,一般都是用柴火灶,大鍋大灶快,火焰高,過春節前切酥糖就用的著大鍋,大鍋可以熬麥芽糖,熬製各種酥糖,米雲在農村居住的二十多年基本上年年都會切糖酥,進城後就很少了,想吃,就直接在超市買兩盒,不像過去,一切就是百來斤,幾個蛇皮袋裝滿了各種材料的酥糖,以米泡兒糖酥、芝麻糖酥、花生糖酥、黃豆糖酥為主,有時還有麻花糖酥和鍋巴糖酥。
米雲記得農村沒有電燈的時候,與火打交道的就更多了,應該在米雲三年級前左右,三年級後村裡應該就有電了,那時候用的是煤油燈,不是馬燈,不能手提,只能手拿煤油燈或者蠟燭,米雲小時候比較喜歡蠟燭,紅紅的蠟燭,奶奶比較喜歡煤油燈,米雲記得家裡的是個玻璃煤油燈盞,煤油燈盞上面有個燈鯰,從燈頂到燈底,和鞋帶長的一個樣,米雲一度認為就是鞋帶,是點火的地方,要熄燈,直接一口氣吹滅,米雲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家裡打麻將,方桌周圍點了五六根蠟燭照亮麻將桌,那個年代都是手搓麻將,沒有火和沒有電燈的生活不敢想象,那個年代還能接受,沒有現在這麼多電子產品,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普及手機,沒有電的日子,基本上無法想象,會有諸多不便。
米雲記憶中對火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加個洋字,米雲的爺爺奶奶都叫洋火和洋油,外公和外婆從來不加洋字,他們的年齡應該相差十五歲左右的樣子,都是解放前出生的,就是這一二十歲的差距,講話方式都不同,在舊社會多熬二十年,就會受到舊社會的影響,一輩子都沒有改變,米雲早期與爺爺奶奶打交道比較多
《80後的回憶畫面》 第140章 火的回憶(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