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22頁 (第1/1頁)

SISIMO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盛點點頭,&ldo;不錯,國子監是不收貧寒子弟的,餘者麓山亦是難入,天下四大書院之中,唯有我們萬里書院花費最低,時常有貧寒學子為了節省,千里迢迢來我萬里書院讀書。&rdo;其實,這並不是因為寧盛是聖父,這就和個人性格有關了,寧盛他從來就對錢沒什麼概念,為人疏朗不說,對金錢權勢都沒什麼執念,否則也不會年紀不大就致仕了。全部的經濟大權都掌握在崔氏手裡,反正他從沒感到缺錢過,所以,萬里書院有這般收入他覺得已經很好。便是一些小教書先生,也是要收束脩的,萬里書院在這翠華山上,崔氏的嫁妝豐厚,又擅經營,昔日陪嫁來的外管家崔章端的的是經商的一把好手,這些個年裡,早已經將崔氏的嫁妝和寧盛原本微薄的家資翻了數倍不止,僅僅是這書院的收入,寧盛一家皆不好奢侈,以現在的收費,就寧盛看來早已綽綽有餘。如今萬里書院中的夫子大多是寧盛至交好友,於金錢方面便也並不如何看重,文人也是要吃飯的,也有風流成性慣於享受的文人,但顯然在萬里書院這是沒有的。而且,哪怕萬里書院是最便宜的,以寧博容看,其實也不便宜……這年頭,讀書本來就是一種昂貴的投資。&ldo;阿爹,那我們家的書院和其他地方有什麼不一樣嗎?&rdo;寧盛一怔,&ldo;有什麼不一樣?&rdo;寧博容眨著眼睛,&ldo;是啊,有什麼不一樣的嗎?寧盛放下筷子,卻是若有所思起來。他原就不是思想拘泥之人,寧博容這麼一說,倒還真是……其他不管是國子監還是麓山書院,甚至是他們這並稱的四大書院,在方式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寧博容早就打聽過,大梁的書院並不似是明朝那樣到處是書院林立,言語自由,甚至有什麼&ldo;國事家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rdo;的句子,這年代的書院,還相當初級,學子們除了讀書也就是讀書了。例如萬里書院,夫子加上寧盛這個山長,一共才六個人,其中寧盛是當世大儒,另有他的至交好友盧成山、張敏之,皆是聲名在外之人,頗有才名,盧成山少年成才,中年官場得意,如今六十有六,喜歡這翠華山的氣候風景,算是半養老半教書,張敏之與他相反,明明才學過人,可惜時運不濟,沉沉浮浮三十餘年,卻依舊清貧失意,只得來教書,剩下的三名夫子皆是曾科舉及第計程車子,在地方上同樣有些名氣。但是吧,就寧博容瞭解,這考試內容和老師人數完全不成比例啊!這又不是明朝時候考試只考八股文!這時候的科舉和後世熟知的科舉並不同,如果都要學的話,科目之多簡直比現代的學生還苦逼。此時科舉沿襲唐時舊曆,分為常科與制科兩種,常科每年舉行,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沒錯,五、十、多、種!不過,這時候的科舉應試者以明經、進士二科最多,明經科主要考試儒家經典,考試是先帖文,然後口試,經問大義十條,答時務策三道,可不是單單做一份卷子就結束的。進士科在唐時主要考試詩賦和政論,只是以詩取士比較為人詬病,大梁已是弱化了詩賦這項,大多是考政論。這個比明經更難,是以唐時有句話道&ldo;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rdo;,就是說三十歲考上明經科,那都已經算老了,五十歲考上進士,卻仍然可以說年輕。到了大梁,基本上科舉還是以明經為主,例如寧盛,便是明經科及第,如今寧博裕去京城考試,考的也是這個。事實上幾大書院教授的,基本上也是明經科,本身老師也沒幾個,要開那麼多科目是根本不現實的。&ldo;阿爹,聽聞你們講學,一課便要一個時辰?&rdo;寧盛點點頭,&ldo;不錯。&rdo;&ldo;那講學時可累?&rdo;寧盛摸了摸寧博容的腦袋,&ldo;卻也沒什麼,自有氈席可坐。&rdo;&ldo;可是平日阿爹給我講學,最多不過三刻,我便聽不進去啦!&rdo;寧盛失笑,&ldo;那是你心性不夠穩重。&rdo;&ldo;那阿爹小時候呢?難道能夠精神集中一個時辰嗎?&rdo;寧盛這才頓住。倒還真沒有。寧博容笑了笑,這個,她倒還真的知道得很清楚,任何人精神集中的時間都是有限的,哪怕是再刻苦想要學習的學生都是一樣,一個人精力高度集中的時間為二十分鐘至三十分鐘,所以現代的孩子一堂課的時間被定為四十五分鐘,這還是很科學的,人進入精神集中需要一點時間,而差不過課堂開始十分鐘之後,學生才會進入精神集中的時候。

《桃李滿園圖片》 第22頁(第1/1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