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97章 該來的總會來 (第1/2頁)

冰點溫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97章

該來的總會來

三月二十九日。

朱由崧正在視察軍器局。

而且此時朱由崧手裡拿著把刀,又準備親自測試盔甲的質量了。

旁邊站著的幾名匠作坊大使,此時心直突突跳,上次皇帝親自拿人試甲的場面,還歷歷在目,實在是好血腥,太恐怖了啊。

一邊新任的工部左侍郎陳子龍卻臉色淡然,這些甲冑生產他可是用心監督了的,根本不怕查。

這次朱由崧當然不會又拿人來做測試,他又不是那種愛虐殺的變態,而是將一副鐵製盔甲套在一個木頭做的人體模型上。

朱由崧對甲冑和火器都很重視。

在冷兵器戰爭中,甲冑作為絕對的防禦性工具,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

古代穿著一身到腳鐵甲的將領,騎著高頭大馬,拖著大刀片子可以追著數十上百小兵狂砍,要是你讓他不穿甲試試。

而火器的產生,戰爭從“長兵短用”發展到真正的“短兵長用”,是軍事變革的源泉,這點自然值得重視。

朱由崧用力對著木架子上的鐵製甲冑交錯砍了幾刀,然後上前檢查。

只見這副甲冑除了表面留下幾道白色的痕跡,沒有任何問題。

他又命宮廷侍衛抽取了十幾副不同的甲冑,讓他們用各種武器對甲冑全都試了一遍。

這些甲冑都不懼刀劍劈砍,普通弩箭也射不穿,就是擋不住破甲箭。

還有甲冑被鈍器擊打,會凹陷下去一大塊,布甲一砸一個死;就是鐵甲串連甲葉的線都被砸崩掉了,裡面的木頭模型也被砸變形了。

看來在戰場上,用鈍器破甲果然就是好使。

還有那種棉布青甲,防不住長槍捅刺。

最後就是火銃了,甲冑七八十步之內,是防不住火銃的,就是鐵甲都沒用。

朱由崧花了大半天時間仔細的檢查了各種武器裝備,這次質量倒是真沒什麼問題。

朱由崧勉勵了那幾個作坊大使,告訴他們以前貪汙犯錯的事過往不究。只要他們再接再厲,將來還有機會升官。

朱由崧轉頭問陳子龍,“陳卿,現在軍器局各工坊的兵器裝備產量如何?”

陳子龍略一沉吟,便如家數珍的回答起來,“回稟陛下,軍器局如今每月可產出各種甲冑1600副,馬步軍刀7000把,弓弩900張,鐵槍頭和鉤鐮3800杆,鐵茨藜1800斤,熟鐵盞口炮350個,火銃1200把,佛朗機炮22門,虎蹲炮10門,各式紅夷大炮共4門………”

朱由崧心中暗歎一聲,這每月產量比之前提升了不少,但也還是太低了些。

雖然其他各地布政司能生產裝備,但那不是他真正能有效控制的。

其實他現在充其量只能初步控制南直隸,這還是他掌控了軍隊,搞定了劉澤清的情況下。

“陳卿家,這個軍器局你不用再管了。”

“啊!”

見陳子龍愣了,朱由崧趕緊說道,“是這樣的,朕準備開設新的軍工生產作坊,朕打算讓陳卿家來負責。”

朱由崧已經抄了鹽商,有大把的銀子。

但要把銀子變成戰鬥力,那是需要時間的。

而他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他想要擴大生產作坊,軍器局這些老舊的生產作坊都不敢隨便改動,要不然肯定影響生產,到時怕是現在的那點裝備產能都無法保證。

朱由崧考慮到這一點後,馬上另選地方建立一個軍工作坊,地址就在紫金山西面靠近河流邊上。

新的軍工作坊在朱由崧命人加班加點,又加錢的作用下,已經建好了。

現在就是那些生產裝置還沒弄好,新的軍工作坊將架設水力鍛錘,估計真正的投入生產至少還得一個月。

其實中國運用水流做動力很早就有了,比如漢代記錄的水碓,朱由崧將水力鍛錘的圖紙畫出來,宋應星主持的天公院很快就弄出了實物。

水力鍛錘的運用,可以大大加快兵甲的鍛造速度。

朱由崧心心念唸的燧發槍也找到了,畢懋康早在1635年就改造了鳥銃,利用燧石發火,取代了鳥銃的火繩,但這時不叫燧發槍,而是叫自生火銃。

燧發槍比起火繩槍的優點太多了,因為使用火繩點火,有很多缺點,遇到風雨的天氣,火門裡的火藥不是被風吹走,就是被雨打溼,以致不能發射;還有就是有時還沒有瞄準好,就過早地誤放了。

《重生朱由檢南遷》 第97章 該來的總會來(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