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土匪女皇》 (第1/2頁)
墨罌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這種情況下,國大黨把普蘭戴維放出來,並且安排了一個高階黨徒娶了她,很明顯就是看重了她的影響力,想要透過她拿到低種姓民眾手中的選票。
國大黨之所以連這種事都做得出來,是因為今年他們實在是流年不利,種子選手拉吉夫甘地在五月份被刺身亡,他的夫人索尼婭·甘地又不肯出馬掛帥,印度國大黨一時群龍無首。此時第二階段大選在即,國大黨工作委員會遂於5月29日一致選舉帕·文·納拉辛哈·拉奧接替黨主席職務。這是13年來第一次由一位非尼赫魯——甘地家族成員任國大黨主席。
國大黨陷入困境,那麼他的老對手人民黨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好機會,開始大肆活動,拉奧團隊為了拉攏選票,對抗人民黨的瘋狂反撲,迫不得已之下將普蘭戴維放了出來,為的就是靠她來拉攏低種姓和婦女的選票。(普蘭戴維並不是這個時候放出來的,不過為了劇情需要,這裡就提前一下,反正無論哪個政黨放她出來,目的都是一樣的。)
這種政治鬥爭與沙克魯自然是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當他看到這則新聞時腦子裡第一時間想起的卻是他曾經看過的一部很經典的印度電影《土匪女皇》,他也是因為這部電影才認識並記住了普蘭戴維的名字,因此也讓再次他萌生出了一個他曾經思考過很久的念頭,那就是開一家電影公司。
沙克魯開電影公司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或者說他的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賺錢,因為他現在根本就不缺錢,將來如果不出現極大意外的話,只憑印孚瑟斯和藍色小藥丸的收入就足以保證他的生活,更何況接下來的這十多年二十年間的經濟危機多了去了,想賺快錢去那裡狙擊就是了。
因此沙克魯更多的目的是想將他印象中經典的電影和那些能夠反映社會現實的電影都拍攝出來,讓全世界的人都能夠了解一個真實的印度,讓有見識的印度人能夠在看完電影之後引起思索,當然了,作為一個影迷,他也想享受一下那種自己的電影引發轟動和熱議的成就感。
早在1913年印度就有了屬於自己的電影《哈里斯昌德拉國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更是印度電影的黃金時期,1952年更是舉辦了第一屆國際電影節,直到七十年代,大部分的印度電影還是賺錢的,可是自從八十年代開始,印度電影雖然產量依舊是世界之首,但是票房卻逐年降低,盈利的影片不到百分之五。
電影在印度佔有重要的社會地位。也許是宗教信仰的原因,相對於物質生活來說,印度人更崇尚精神生活,幻想虛無縹緲的浪漫,陶醉於虛無的世界,電影恰恰給印度人提供了這樣的條件,成了大部分印度人逃避困頓的現實生活,尋求精神釋放的一種手段。因此,印度電影極具浪漫色彩,嚴重脫離社會現實。服裝、背景非常華麗,男女主人公載歌載舞,幸福歡快。歌舞是印度電影中必不可少的元素。在一部標準的3小時印度電影中,平均每隔30分鐘就會有一段歌舞場面。
以印度最有名的電影基地寶萊塢為例,幾乎所有影片中都至少有一段唱歌跳舞的場面。印度的觀眾期望他們的花費物有所值,影片的表演者通常被稱作“paisavasool“,即“錢之所值”的意思。歌唱和舞蹈、三角戀愛、喜劇再加上超膽俠的驚險場面--一起混和在一部三個小時長的,包含一次幕間休息的,華麗鋪張的表演之中。這些影片稱作“masala”電影,以印地語代表混和香料的“masala”一詞命名。如“masala”香料一樣,這些電影實來是各種東西的混和體。
影片的情節多是通俗鬧劇,裡面有很多些公式化的成分,比如命運不佳的情侶,憤怒的父母親,**的官員,綁匪,心懷陰謀的惡人,淪落風塵的善良女子,失散已久的親人和被命運分開的兄弟姐妹,戲劇性的命運轉折,還有方便的巧合。
這種電影就是為了迎合國內市場而拍攝的,所以幾乎都沒有什麼內涵與深刻意義,自然無法在國際影壇上取得影響,而且由於印度民眾收入很低,加上政府的刻意控制,所以票價極低,甚至在鄉村放映時根本就不收費,因此拍攝的電影雖然多,但是能夠賺錢的卻很少。
沙克魯計劃開辦的電影公司絕不想走這種老路,他想要針對的目標是海外市場和印度國內的中產階級,所以這就對電影的質量和內涵有著很高的要求,而這部《土匪女皇》就完全符合他現在的要求。
首先普蘭戴維的故事在印度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將她的經歷拍攝成電影,只要能夠上映,到時候好奇前來觀看的人肯定少不了;第二,這種反應印度國內真實情
《重生印度之高人一等小說目錄》 第四十八章 《土匪女皇》(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