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乾隆寶藏 (第1/2頁)
破舊的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實話,王朗對這個古玩市場不免感到幾分失望。
就連他這種半吊子都能輕易辨別出的假貨,這些攤主竟然也好意思堂而皇之地擺出來,王朗實在難以理解他們的想法。
帶著一絲無奈,王朗繼續在市場裡閒逛,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錢幣區。
他的腳步在一個專門售賣銀元的攤位前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
令他驚訝的是,這個攤位上的銀元竟然都是貨真價實的真品。
銀元,又名“銀圓”,在民間俗稱“大洋”,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世紀的歐洲,是銀本位制國家流通的主要貨幣。
大約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銀元開始流入我國。到了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清政府更是在西藏首次鑄行了“乾隆寶藏”銀幣,開創了我國官方鑄造銀元的先河。
此後,在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臺灣、福建等地也曾仿製過銀元,當時被稱為銀餅。
而到了光緒十六年(1890年),清廷更是開始正式鑄造“光緒元寶”銀元(即人們常說的龍洋),各省也紛紛效仿,開始鑄造自己的銀元。民國時期,我國建立了銀本位貨幣制度,銀元也成為了主要的流通貨幣。
因此,銀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近代錢幣收藏中的重要幣種之一。王朗看著這些真品銀元,心中的失望瞬間被驚喜所取代。
很快,王朗就在這個攤位上發現了一枚我國曆史上最早的流通銀幣——乾隆寶藏。
王朗拿起攤位上的這枚“乾隆寶藏”,只見正面鑄漢文“乾隆寶藏”四字,字型有些歪扭,邊廓星狀間鑄“五十八年”四字,背面鑄藏文“乾隆寶藏”四字,邊廓鑄藏文“五十八年”。
【小知識:清朝時期西藏由於不產銅,又與尼泊爾臨近,所以主要流通的尼泊爾銀幣,四海之內莫非王土,自己國家如何能允許使用別國的錢幣?錢幣是主權的象徵,是一個國家必不可少的標識物,另一方面也對經濟也非常的不利。
但是如從雲南採購銅,運輸艱難,於是乾隆特許寶藏局鑄銀幣,始鑄行的錢幣,是模仿尼泊爾銀幣的樣式鑄行的。只鑄藏文。錢幣標註藏曆年份並採用打製的方式,統稱為章噶薄片。從乾隆五十六年開始止於五十八年。
乾隆五十八年,乾隆皇帝決定發行新的西藏錢幣,為彰顯領土主權需要在銀幣上鑄有大清皇帝的年號以及年份,是年之藏銀改稱乾隆寶藏,並以漢文標名,錢之中添鑄方框以示方孔之意,即與中原之方孔錢同一樣式也。不過因為開孔成本過高,故僅存其意,並不打通。這是西藏施行管轄權後,第一次由政府主持鑄造發行錢幣。意義非凡。】
儘管“乾隆寶藏”作為我國流通史上最早的銀幣,其在後世的估價卻相對不高,一枚的價值區間大致落在幾千元至幾萬元之間,具體價位還需依據銀元的儲存狀態及品相來定。
王朗手中這枚“乾隆寶藏”的品相尚屬上乘。
“老闆,這枚乾隆寶藏怎麼賣?”王朗面帶微笑地詢問。
儘管“乾隆寶藏”在後世的市場價格普遍不高,但其作為我國最早的流通銀幣,依然承載著深厚的收藏意義。
“五十。”攤主伸出五個手指比劃道。
王朗輕輕搖頭,回應說:“十塊。”
“你是不是搞錯了,這可是銀幣,光按銀子的價值算也不止十塊啊。”攤主辯解道。
王朗聞言,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據我所知,目前銀價大約是四塊錢一克,而這枚乾隆寶藏的重量大概為五克,所以你認為這枚銀元至少值二十塊,對嗎?”
“沒錯!”攤主點了點頭。
“那你知道乾隆寶藏是怎麼來的嗎?”王朗笑著反問。
攤主搖了搖頭,隨即問道:“難道你知道?”
“當然知道!”王朗笑得更加燦爛:“當年西藏地區不習慣使用銅錢,更偏愛金銀。於是,尼泊爾商人便趁機用含銀量較低的銀幣換取西藏的銀錠。西藏地方政府發現後,要求尼泊爾用成色更好的銀幣,卻遭到了拒絕,這進一步激化了雙方的矛盾。”
“後來,就發生了尼泊爾廓爾喀入侵西藏的事件。這徹底惹怒了乾隆皇帝,他派遣福康安率領清軍入藏,不僅成功擊退了廓爾喀軍隊,還一路追擊到加德滿都城下,迫使廓爾喀王朝臣服並納貢,成為了藩屬國。”
“戰爭結束後,乾隆認為西藏貨幣制度的問題是導致戰爭的原因之一。於是,他特許寶藏局鑄造銀幣,這才
《穿梭兩世的門》 第165章 乾隆寶藏(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