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181章 傳世哥窯瓷 (第1/2頁)

破舊的拖拉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華夏瓷器史上,宋代瓷器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那五大名窯——汝、官、哥、鈞、定,它們如同五顆熠熠生輝的明珠,鑲嵌在華夏瓷器史的長河中。

其中,哥窯瓷以其獨特的“金絲鐵線”特徵而著稱,這種特徵使得瓷器表面呈現出彷彿破碎後再度粘合的美感。

這一獨特效果的產生,實際上是制瓷師們精心設計的結果。在南宋時期,處州的章生一、章生二兩兄弟於浙江龍泉創立了自己的瓷窯。兄長所建的琉田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哥窯,而弟窯則是弟弟所建的龍泉窯。

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瓷坯與釉料的熱**係數存在差異,冷卻時釉層收縮率較大,導致瓷器表面自然開裂,形成如網般交織、如冰裂般的紋片。

隨後,制瓷師們會運用墨汁、茶葉汁等有色液體作為著色劑,巧妙地滲透進這些裂紋中。大裂紋因粗深而容易著色,呈現出醒目的深色;小裂紋則因細淺而著色較淺。

深淺裂紋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裝飾性極強的網路圖案,這便是哥窯瓷那令人歎為觀止的“金絲鐵線”。

此刻,在那位老者手中把玩的,似乎正是一件極為珍稀的哥窯盤子。然而,王朗深知,那絕不可能是真正的宋代哥窯瓷,而更可能是一件“傳世哥窯”的珍品。

儘管哥窯位列宋五大名窯,但真正流傳下來的宋代哥窯瓷卻寥寥無幾。現今各大博物館所藏的哥窯瓷,多為清宮舊藏。

由於這些瓷器與古籍記載中的“哥窯”特徵存在差異,且缺乏考古資料的佐證,因此,清宮及後世鑑賞家均稱其為“傳世哥窯”。

即便如此,“傳世哥窯”的價值依然不可估量。王朗雖曾在圖片上領略過其風采,但親眼目睹實物卻是頭一遭。

在這深夜的鬼市中,一件彷彿開門見山的“傳世哥窯”盤子就這樣意外地展現在了他的眼前。

王朗輕步靠近,站在幾人身旁,藉著幽暗的燈光仔細打量著那個盤子。

他當然不會在這個時候說話。

在古董界,有一條不成文的鐵律:當別人正在鑑賞物品時,你可以默默旁觀,但未經攤主許可,不得妄加評論。

只有等待他人看完,你才有機會上手;他人議價時,你可以傾聽,但不得插嘴;直到他人議價結束且未成交,你方可與攤主洽談。

這就是行規。

此刻,那位老者正專注地端詳著盤子,王朗若貿然開口,便是壞了規矩。這樣不僅會遭到老者的斥責,倘若攤主也是個守規矩的人,他很可能會因此拒絕與王朗交易,哪怕王朗出價再高也無濟於事。

壞了規矩的人,在這裡是不受歡迎的。

回想華夏古玩市場興起之初,無論是買家還是賣家,都恪守著這份規矩。不像幾十年後的古玩市場那般混亂,隨便什麼人都能插嘴亂說,滿口不知從何處學來的“行話”,自以為很了不起。然而在真正的行家眼中,這種人不過是跳樑小醜罷了。

老者戴著白手套,仔細端詳了許久後,轉頭對身旁一位同樣打扮的老者低聲說道:“老田,你怎麼看這個盤子?”

田姓老者微微頷首,低聲回應道:“依我看,這應該是一件傳世哥窯瓷。從器型和冰裂紋來看,與那些清宮流出的傳世哥窯瓷特徵相符。”

田姓老者稍作停頓,接著繼續說道:“老劉依我看,這盤子若是價格合適,你拿下倒是挺划算的。”

劉姓老者聞聽此言,微微頷首,隨即轉向攤主詢問道:“老闆,這盤子兩百元可否割愛?”

從老者的詢價方式中,王朗便洞悉其“老鳥”身份。

在古玩界,“老鳥”與“菜鳥”的差別可謂天壤之別,從諸多細節中便可見一斑。譬如這詢價技巧,若是“菜鳥”,多半會問:“老闆,這盤子怎麼賣?”如此一問,賣家往往會趁機抬高價格,原本幾百元的盤子,竟敢開出數萬甚至數十萬的天價!誰讓你是不懂行的“菜鳥”呢,不坑你坑誰?

然而,“老鳥”們卻絕不會如此詢價。他們通常會採取主動開價的方式來試探賣家。就如這位劉姓老者,直接問老闆“這盤子兩百元賣不賣”,言下之意便是告訴老闆,自己知道這盤子的大概價值,休想忽悠我。

賣家一聽這種詢價方式,便知眼前這位是行家裡手,想要忽悠他絕非易事。而一旦買家開出的價格符合賣家的心理預期,那麼交易很快就會達成。

對於賣家而言,他們也更願意與這種行家打交道。雖然在行家手裡賺不了太多錢,但這類行家才是潛在的

《穿梭兩世的門》 第181章 傳世哥窯瓷(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