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九十四章 高峻山的陰招 (第1/2頁)

楚人十八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新落成的崇文書院坐落在谷城南街的一條巷子裡,這條巷子就叫棗刺巷,整條巷子都被書院包下,因巷子內種有棗樹而得名。

巷子的東院是住宿區,西園是學習區。

這裡的條件跟平涼比起來相差甚遠,但是比起征戰途中的臨時駐地不知好了多少倍了。

崇文書院現有學子八百二十三人,教職人員一百五十八人,有一大半的教職人員都是崇文學院的畢業生。

高峻山是崇文書院的山長(校長),原山長黃敘主動讓賢,自降為第一副山長,副山長還有孫元化、朱之瑜、方以智。

朱之瑜、方以智是由侯朝宗引薦過來的,這兩位是明末著名的教育家、哲學家和科學家。

崇文學院也是要分班級的,按照入學的時間來分,一共有三個級,分別是:崇禎六年級、崇禎八年級、崇禎十年級,簡稱六年級、八年級、十年級;六年級有二個班,八年級有四個班,十年級有六個班。

因為是按照時間來分的,所以六年級是高年級,八年級是中年級,十年級是低年級。

低年級的弟子主要讀《小學》、《四書》、《五經》、《周禮》、《太極》、《通書》、《西銘》、《性理》、《資治通鑑綱目》以及數學、古詩、古文等,學制為兩年;

中年級的弟子仍繼續深讀《四書》、《五經》、《周禮》、《性理》、《資治通鑑綱目》,增加《文獻通考》、《大學衍義》、《大學衍義補》等涉及實務的內容,同時增加有關數學、物理、天文、地理、農田水利、兵事兵法、古文古詩等方面的基本知識;

高年級的弟子仍繼續深入鑽研《四書》、《五經》、《周禮》,增加二十一史、典禮律令以及諸子百家關於經世致用、天文地理、農田水利、詩詞古文等方面的書籍,同時進一步的分組學習,目前有十二個小組:軍事,基礎學科,天文航海,金屬冶煉,醫學,火藥,槍炮製造,橋樑建築,政治思想,戲曲、詩歌藝術,刑偵、諜報,資訊傳遞,目的是培養一批專業化的人才。

冶煉所、礦業所、船舶所、車炮所、槍械所的頂尖技術人員都是高年級的客座教授。

高峻山每天上午給中低年級的弟子授一節課,給高年級的弟子授兩節課。他知道,要推進科技的發展,必須是循序漸進的、長期的任務,經過這幾年的努力,已經得到了可喜的成效,要使科技在明末有一個飛躍,路還很長。

書院在明朝的政治生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位置,三綱五常,天地君親師,師生傳承的關係堪比父子,透過書院,高峻山擁有了上千名子弟,而且他的子弟人數還在不斷的增加,這些子弟兵是他今後立足建國的基石。

日子過的很快,眼看就進入五月了,天氣也開始變得炎熱起來。

這一天,監軍張大經來找高峻山。

“高將軍,有一件急事要和你商量商量。”張大經一見面就說道。

高峻山對張大經十分客氣:“監軍大人,有什麼話你就儘管吩咐,我高峻山絕不會駁你的面子。”

“是這樣的。”張大經以商量的口吻道,“有一支從雲南過來的隊伍,正好路過我們谷城,上峰的意思是讓他們進駐谷城,加強谷城的防備。不過,人數不多,就二千人,都是騎兵。”

從雲南過來的部隊?高峻山正想結識一些邊陲的將領,以便日後利用,所以他沒有猶豫就答應了:“好呀,有云南的兄弟過來協防,這是我高峻山求之不得的呀!快快請他們過來吧!”

張大經沒想到高峻山這麼痛快就答應了,他緊張的心情放鬆了許多:“高將軍,他們過兩日才到,來了以後我一定向你引薦。只是高將軍打算把他們安置在哪裡?”

高峻山道:“這事好辦,我把這事交給田軍師去安排,你就等他的通知吧!”

得到了高峻山的明確答覆,張大經就告辭了。

兩天後,龍在田的二千雲南騎兵進駐谷城,高峻山在府邸設宴熱情地款待了龍在田及其家人,為龍在田洗塵接風。

說起雲南,高峻山的話匣子可就開啟了,從昆明說到大理,從大理說到麗江,從麗江說到瀘沽湖,然後又說到雲南的過橋米線,雲南的普洱茶,雲南的白藥。

宴席的氣氛十分融洽,龍在田把他的家人介紹給高峻山的幾位夫人,當龍在田的夫人聽說大夫人和三夫人懷孕了,那個親熱勁就別提了,因為龍在田的夫人也懷上寶寶了,大家都有說不完的話。

宴席過後,韓雨煙特地把自己的轎子借給龍夫人用,並囑

《空降15名勇士名單》 第九十四章 高峻山的陰招(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