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六零章 遼東行省 (第1/2頁)
盛宴之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寧遠之戰後,天啟皇帝帶著羽林軍匆匆離去,回國平叛,留個內閣次輔,東閣大學士,遼東總督孫承宗的是一個爛攤子。
整個遼東,因為這一次計劃,大傷元氣,部隊士氣底下,遼民散亂,到處奔逃,各處城牆城堡空無一人。
好在,此時女真打敗,留守的都是老弱殘兵,無力進去,只能固守,甚至連遼陽瀋陽都放棄了,故而孫承宗不費絲毫力氣的恢復了遼東局面。
這一來一回的,整個遼東的故土回到了明朝手中,女真損失了五萬精銳,整個部族退縮到了長城之外。至此,遼東戰略態勢卻顛倒過來,女真固守,明朝把握著主動。
喪失了五萬精銳後,女真實力劇損,如今能守著地盤就不錯了。而明朝這邊,則士氣大振,孫承宗趁機開始鞏固內政,整訓兵馬。
儘管沒有了羽林軍強大的戰鬥力,但遼東當時有戰鬥力的兵馬還有七八萬,這些人野戰不成,但守城還是沒有問題的。女真損失慘重,根本無法扼守各大關卡,早就收攏兵力退縮回去,讓孫承宗輕鬆的收復了整個遼東故土。
而後,奴兒干都司被撤,正式建立遼東行省,巡撫為熊廷弼,城防將軍為羅一貫。至於留在這裡的李屠,是中央軍序列,不屬於地方。
此時的遼東,大部分都是後世遼寧省的地盤,北邊的開原鐵嶺地區,地勢崎嶇,東西北三邊都是陡峭的丘陵,明初修築了完整的長城,西起山海關,沿著遼西走廊,順著遼河往北,在開原處繞個彎南下,沿著長白山,一路修到了鴨綠江邊上。
這條長城,稱為遼東鎮長城,是屬於明長城的一部分。
當然,此刻書面上是收復了,但是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問題,整個遼東地區廣袤,人口卻僅有幾十萬,分佈開來,當真是地廣人稀。
邊防穩固後,孫承宗就開始梳理內政,給遼民分配田地,免除稅負,從關內吸引人口,整軍備戰。一如皇帝所想的哪樣,這裡全部免除了農業稅,一切工事全部以銀錢僱傭,也因此,朱由校在這裡撒下了大把的銀子。
不過這些銀子下去,也讓遼東有了一絲興盛之氣。遼東地勢平坦,只要開發出來,就是一個巨大的糧倉,後世東北黑土可是赫赫有名的。
而且這有著非常多的資源,礦產,木材,草藥,人參,商機無限。隨著天宮商號在這邊進駐,購置特產,越來越多的商人朝這裡湧來,而稅分田的政策,也隨著宣傳,在關內傳播的越來越廣,失地農民紛紛報名移民。
儘管這裡田土都是國家的,農民只有永佃權,但這並不妨礙農民的熱切,精明的他們,從遼東政府的公文中,發現這種擁有,僅僅是名義上的擁有。
官府一不收稅,二不賣地,這塊田分給你後,以後就是你一直種,你去世後官府才將地收回來,至於你生的子女,也不用擔心,地雖然不能繼承,但有子女出生,會重新分地。
這裡的政策非常自由,有人就有地種,人死了地收回來,分給其他活著的人,你不想種地了,領點農業補貼,去幹其他的事情。比如當兵、經商做工之類的。
當然,遼東免稅的政策僅僅限於糧食,你種糧食,不論是吃還是賣,都不收稅,但種植其他的就要收稅了。而且僅僅限於個人種植,大規模的承包種植不在此列。
對於土地政策,這些農民一改自己的見識短淺,瞭解的非常透徹。等到他們明白自己擁有永佃權和免稅後,立刻高興的拖家帶口朝著警局報名,然後被官府送過去了。
這些農民非常的明白,土地所有權什麼的不重要,只要自己能一直種地,上面收的糧食都歸自己,這就夠了,其他都是細枝末節,不必在意。
短短三個月的時間,孫承宗已經接收了七八萬的關內移民,將他們分別安置下來。而等到南直隸戰事平定後,知道自己將有五十萬人發配過來,他更是高興壞了。尤其是這五十萬人還被分別判處了不同年限的勞役後,他更是興奮。
有這五十萬人,他能讓整個遼東變個樣。
相對於內政的進展順利,軍事方面就不咋樣了,城防軍還好說,用以前的軍隊改編就好,只是需要換成新式的訓練以及軍紀就好。
但驃騎軍的組建卻沒那麼順利了,整整五萬的騎兵,讓李屠幾乎愁白了頭,人不夠,馬也不夠,教官更是不夠。想大肆招人,孫承宗不允許,青狀都被招走了,誰去種地開荒啊,馬就更不用說了,又有耕地,又要建馬場的,根本沒有富裕的擠給李屠,教官就不用說了,羽林軍的五千騎兵,皇帝就留了兩千下來,如何能擴建
《大明聖師沙雕動畫》 第二六零章 遼東行省(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