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足跡 永久書架

第604章 喬茂之死 (第1/2頁)

煮茶喝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間一天天過去,北方大地和中原大地在冉閔的治理下,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繁華景象。

這一日,王猛對冉閔道:“陛下,自黃巾起義以來,天下紛爭,中原戰火連綿不絕,三國之爭,七王之亂,五胡亂華,北方大地和中原大地長期處於戰火之中。

民生調蔽,農業荒廢,千里良田,無人耕種,如今田地之多多於百姓,陛下何不將一些山區百姓集中遷入平原,給他們分配田地,發展農業呢?”

冉閔聽後,深有感同。

當年他在石趙之時,皇帝石虎將黃河兩岸南至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東到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南)近方圓千里的廣袤良田劃定為狩獵區,並派御史前往監察管理。

區域內的各種飛禽走獸,老百姓嚴禁捕獵,一旦發現便處以極刑。

於是東海與泰山之間、黃河與濟水之間,獸比人貴。野獸橫行,毀壞農田,吞吃人民,黎民百姓不得安寧。

再比如說,洛陽之地,本是晉朝都城,七王之亂和五胡亂華之時,先後數次被毀,周邊良田變為一片焦土。

再比如說,山西之地,因為地理位置重要,也是常年處於戰火之中,數百萬百姓為躲避戰爭天災,遷入中原,流亡他鄉。

當年劉琨從洛陽來到晉陽城時,給朝廷寫道:臣自涉州疆,目睹睏乏,流移四散,十不存二,攜老扶弱,不絕於路。及其在者,鬻賣妻子,生相捐棄,死亡委危,白骨橫野,哀呼之聲,感傷和氣。群胡數萬,周匝四山,動足遇掠,開目睹寇。

冉閔深以為然,於是通知各州官員,將所有山區的百姓遷入到平原河流的兩岸,然後開墾荒田,修築堤壩,挖掘溝渠,引水灌溉。

同時,冉閔組織木匠修建了數萬個水車,分佈於汾河、渭河、涇河、黃河、濟水、清水、漳河等大型河流的兩岸,用以在天旱之時,引來河水,灌溉田地。

經過數年以後,中原和北方大地的平原地區、河流兩岸漸漸出現“水車林立,阡陌縱橫,炊煙覆野,雞犬相聞”的繁華景象。

這一年五月初五,王猛之孫,河東太守王休之子出生。

按照習俗,五月初五是不吉利的日子,且在破月之中,對家族父母不利。

所以王休夫妻想將孩子送給遠房宗族撫養。

冉閔聽說之後,心中卻是大喜,因為在唐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中,有一對爺孫,正是王猛和孫子王鎮惡。

同時,凡能入選武廟的,無一不是功蓋萬世、德被千秋的良將。

於是,冉閔帶著張蠔來到王休家中,對王休說道:“你看,張蠔身邊無子,你若嫌棄,可以將他送給張蠔作為養子。”

王休聽後,甚為高興,於是當即將孩子送給張蠔。

張蠔將孩子抱在懷中,只見孩子白白胖胖,甚為喜歡,一時觸人生情,淚如雨下。

當年,他為了報仇,殺死獨眼龍苻生,自宮了生機,斷絕了後代,如今卻有了一個胖大小子為自己做養子,可真是天意弄人。

“父親,您認為該給他起個什麼名字好呢?”

冉閔沉思片刻,說道:“當年孟嘗君田文同樣也出生在惡月,後來卻做了齊國的丞相。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孩子,既然他也生在惡月,那就叫鎮惡吧!”

“鎮惡?這個名字好!”

冉閔笑道:“既然以後他是你的養子,你可就要承擔起養育孩子的責任啊。

待他長大些後,你便開始教他練習武藝,將來做一名如同你一樣的猛將,鎮壓邪惡,除暴安良,保衛國家,保衛百姓。”

張蠔聽後大喜道:“原來鎮惡還有這層含義啊!”

於是,張蠔將孩子抱回,取名為張鎮惡。

張蠔萬般疼愛鎮惡,為他找來奶孃,專門養育鎮惡,在鎮惡六歲之時,張蠔便已教他練習馬步,練習站樁,練習跑步,練習刀矛弓箭,並且專門找來教授,為他講解《毛詩》《論語》《孫子兵法》和《六韜三略》。

鎮惡也真是一個武將的好料子,不喜《毛詩》,專喜《孫子兵法》;不喜讀書,專喜舞矛弄棒,很是合張蠔的胃口。

時光如梭,光陰荏苒,轉眼之間就七八年過去了。

這七八年來,王猛、皇甫真、令狐帽等一批老臣漸漸老去,冉閔追贈王猛為侍中、丞相,諡號武襄侯。

追贈皇甫真為侍中、太尉,諡號德望侯。

追贈令狐帽為侍中、太師,諡號忠義侯。

冉閔任命

《蕪湖土工建築材料商貿有限公司》 第604章 喬茂之死(第1/2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