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第1/4頁)
披荊斬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筆趣閣小說www.biqugexs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目錄
第一篇 民族矛盾性:愛美又黷武,尚禮又好鬥
對日本人來說,既然是非善惡沒有絕對的標準,所謂的“矛”和“盾”也並非絕對對立。只要矛盾雙方有統一之處,日本人就有辦法將它們整合起來。
日本人尚禮,可以彬彬有禮地對待朋友,受朋友之恩定湧泉相報,但在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禮遇時,也會惱羞成怒,拔刀相向,顯示出好鬥的一面。
日本人愛美,時時刻刻要求自己精益求精;日本人纖細敏感,能夠準確把握住美的事物,在美中沉醉。然而,力量、血腥、暴力,在他們眼中也是一種美,沒有普遍主義的束縛,他們不會因為道德的因素而拒絕表現邪惡之美,當然,他們也不會介意邪惡之美進入到自己身體之中。
第一章 文化碰撞下的大和民族
一、“人種”化了的“日本人式”
日本文化靜靜地向人敞開著,在交往日趨頻繁的當代世界,日本人不會拒絕外國人對他們進行研究;同時又自信外國人摸不透他們,每每看到對日本文化大惑不解的外國人,他們一面認為這是自然而然的事,一面為他人眼底神秘莫測的自己頗感得意。他們認為日本的文化中,存在著只有日本人才能心領神會,才能解釋得通的地方,其他國家的人沒有辦法真正理解。
二、對中國的變態性克隆
日本天皇的地位,不是單靠武力得到的。雖然天皇是神聖的,可是他的權力卻沒有中國皇帝的權力大。很多時候天皇只是國家權力的象徵,而實際的權力則被大臣掌握。這樣的情況在日本是很正常的,天皇的神聖性不會因此受到任何影響。可是若放在中國就會變成大事,皇帝的地位會岌岌可危。
三、“和魂漢才”與“和魂洋才”:日本化、中國化與西洋化
日本之所以可以迅速崛起,不是因為其國土狹小,也不是因為西方人入侵的性質,這些外因都不足以解釋為什麼日本的維新能夠成功。要揭開到明治維新成功的秘密,就必須從日本的“內部”下手。不同的人處理同樣的問題,會有不同的方式,國家也是如此。
四、東西方碰撞下的日本文化
一些長期居住在東京的外國人,在一起聚會的時候,經常談論的話題就是在東京所見到的一些不可思議的事。讓他們最感到奇怪的是,日本原來是一個極度內向國家的形象已經被徹底顛覆。60年代的日本,美國學童經常要面對看待稀有怪物般的眼神,但是現在的東京街道上,任何一個日本人都不會對一個普通的外國人多看一眼。
五、從日本逃離是為了更加國際性?
人們紛紛逃離了日本主要是認為在日本發展和成功的機會比較少,所以很多有志青年都到海外去謀求更好的發展機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當然這些在海外發展的人如果取得了成功,榮耀還是屬於日本的,被認為是“日本的英雄”。
第二章 武士,一個階級的構成
一、無心無我無私
在宮廷貴族社會還沉浸在嬌奢侈淫逸中的時候,東國已經形成了磨鍊武藝、尊崇武者名聲的“兵道”。民間武士在修行過程中形成的以尊崇武者名聲為首,知恥、寡言多行、置之死地而後生等特性,在當時的中央貴族中得到了很高的評價,成為後來武士道精神的源泉。
二、日本武士與日本魂
刀,是日本人武士精神的寄託。軍刀是武士之魂的象徵。1945年,柳川平助病危,臨死之前,特地命人取出軍刀,用最後一點力氣將它握緊,抱著軍刀而死。無獨有偶,當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的訊息傳來,和柳川一起參與制造南京大屠殺的松井石根,也將天皇賜予自己的“奉節”軍刀拿出,放聲大哭。
三、武士道的“東洋”概念
無論是新渡戶的《武士道》,還是內村的《日本的代表人物》,都是試圖改變西洋人心中嚴重的日本封建專制的印象,用自己的方式使日本的近代化得到發達國家承認的表現。在《武士道》中,新渡戶對在封建社會形成的自我進行了否定,對自我犧牲式的武士倫理精神進行了重新的評價。他認為武士道的宗旨就是透過自我犧牲而獲得精神依託,這種教旨約束著所有日本人。
四、暴力:精製文化下的“武士”與“刀”
日本社會中黑惡勢力很猖獗,龐大的暴力組織經常在社會中製造事端,搞得日本社會烏煙瘴氣,從某種程度上說日本的暴力組織更殘忍。日本國家是險隘的、固執的、甚至是極端的,日本的暴力分子也承襲了這個特點。
《日本大和魂重炮厲害嗎》 第1部分(第1/4頁),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